设置

关灯

第八十八章 针锋相对(第1/2页)

    第八十八章针锋相对

    孙策手中有李述一人,想拜为庐江太守,可李述治理能力有余,但军事能力不足,所以孙策想拜李述为太守,任张勋为将军,杨弘为从事。

    可又怕张勋与严正有一腿,从而为严正作嫁衣裳。

    庐江若有个好歹,那孙策攻江夏就会后院起火,到时恐怕连会稽都回不去了。

    所以,现在张勋这么一闹,孙策心中倒是松了一口气,虽然他脸上阴沉,心中却是高兴得紧。

    张勋见孙策肯为自己出头,心中万分感动,满脸的涕泪开始干去。

    所有的眼睛都看向严正,除了高顺、陈宫。

    这二人都明白事情的经过,但这种事的解释只有严正自己来,别人帮不上忙。

    严正慢条斯理地左顾右盼,仿佛想先喝杯茶再说。

    直到张勋瞪圆眼珠子打算暴怒时,严正才开口道:“大将军、杨长史家眷被截,我深表同情。只是大将军要污陷我截了人,我想问问,可有人证物证?”

    张勋见严正撒赖,怒道:“某在南城外收罗到当日逃脱的士兵,他们可以指证当日袭击之人就是你麾下高顺。”

    高顺听了大怒,喝道:“休要血口喷人,来来,某先与你大战三百回合,再说其它。”

    没想到这高顺竟是这种倚势凌人之人,严正心中“鄙夷”道。

    “咦……”严正长咦一声,道:“当日刘勋令我率军前往三山,高顺为先锋,这事大将军应该最清楚。再说了,我与大将军前日无怨近日无仇,怎会出手截击家眷,大将军可莫要冤枉了好人。”

    严正说完,张勋“呸”了一声,骂道:“大丈夫敢做敢当,你休要贻笑天下。”

    张勋还真说对了,严正还真没把自己当作是大丈夫。

    他讪笑道:“大将军除了麾下走脱的士兵外,可有别的人证?可有物证?”

    张勋一时被问住,转头看向杨弘,杨弘摇摇头。

    严正得理不饶人转对孙策道:“吴侯请看,不过是几个逃兵被抓住了,信口雌黄污陷我罢了,大将军竟信以为真,哎……。”

    听到这,孙策已经将事情听明白了八九分。

    说到高顺为先锋,孙策就知道这事十有八九就是严正所为,就算不是严正所为,也与严正脱不了干系。

    因为孙策当日就没有看见过高顺。

    大战在即,身为先锋的高顺竟不出现,这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可如严正所说,证据呢?

    单靠几个张勋自己麾下的士兵作证,况且还是逃兵,这证据未免太单薄了些。

    严正也可以找几个自己麾下的部曲,证明自己是无辜的。

    而孙策醉翁之意不在酒,他的目标并非想替张勋出头,而是要挑拨起张勋与严正间的仇恨,而且是越严重,越好。

    孙策道:“张将军先别动怒,严郎所说也有几分道理,就算真是严郎所为,你也得有真凭实据不是?吾看这样,张将军先回去再仔细收罗证据,等有了证据再说不迟,如何?”

    这话明着一听是调解,但让心忧家眷的张勋一听,那就是火上浇油了。

    话中意思就是说,就算你知道是我所为,没有证据你又能如何?

    别说是张勋一个曾经是大将军的武夫,就是个平民,也有匹夫之怒。

    张勋随即狂怒如疯,他大喝道:“来人,将这商贩与我拿下。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