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七十章 入不敷出(第1/2页)

    第七十章入不敷出

    严正由此更坚定了商号的建立,寄希望于商号能尽早地赚钱,以解决日益增加的负担。

    但商号虽然开始筹建,但人员的磨合和相应的贸易流程,不是普通人一进入就熟悉的,这需要一个过程。

    严正便想出了一辙,那就是首先从贩铁入手。

    东汉以来,朝廷的军械来源主要有两个,考工令和尚方令。

    考工令隶属少府令,主要负责兵器弓、弩、刀、铠的制作,完成之后由执金吾归入官方武库。

    考工令下设多个工官,由于当时运输条件不发达,所有的军械工坊都设置在铁产地。

    而当时的铁产地很多,如颍川、河内、蜀、广汉等郡,每个铁产地皆设有多个工官和工坊。

    而铁属于官府垄断物品,由于产量不多,很少用于制作农具发展生产,大部分由工坊制作成军械以备军队所需。

    严正打算用两种方式让商号的新人迅速入手。

    一是通过蜀地贩盐,顺路收购铁及铁矿石,庐江不缺铁匠,如此严正既可以在庐江建立起一个军械工坊,以满足日后陷阵营的壮大,也可以制作些农具发展生产,同时可以高价销往周边,这无疑是暴利。

    当然,这是走私,是违法的,但这世道,有实力的永远站在法律之上。

    就象是贩私盐,只要利益分摊,没有人会因为违法,而和到手的钱过不去。

    二是将私盐转卖给各地商贩时,不再以铁钱做为货币,而是采用铁和铁矿石,这不但可以节约运输成本,而且也节省了买通各地官府的贿赂成本。

    所谓小鸡撒尿各有各的道,各地商人自然能解决好自己的事,严正所要做的,就是将铁、铁矿石的价格适当地提高一些,让各地商贩有足够的动力,运铁来以货易货。

    对于铁的运输,皖城有着长江水运的先天优势,这对于只是数百数千斤的交易,根本不是什么为难之事。

    商号开始按照严正的规划运作起来,而做为商号的大小股东,因为商号有着自己切身的利益,自然都有着巨大的积极性。

    一切都比严正预想的还要顺利,当然首要归功于严复佑的从商声望和他培养的那批走私老手。

    蓬勃发展着的商号令陈宫暗叹不已,他不明白,这看起来相当繁琐复杂的事怎么就如此容易的搞了起来。

    其实陈宫不知道,这种休戚与共的股东方式,最早出现也需要千年之后。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谁会与自己的钱过不去?

    可惜,还真有人例外。

    严家的私盐利润有刘勋的一部分,可商号却没有刘勋的份。

    严正不是忘记,而是有意识地将刘勋排除在外。

    倒不是严正想与刘勋撕破脸面,而是庐江马上就要变天,将刘勋纳入商号的股东之内,很可能引起股权的纠纷。

    试想,如果孙策占领庐江,那么刘勋所有的一切都将成为孙策的战利品,那么,刘勋在商号中的股份也不例外。

    所以,严正宁可现在冒着得罪刘勋的危险,也不愿意让刘勋插手商号。

    刘勋自然不会乐意,当听到“永庆”商号开始走私铁的时候,刘勋再也按捺不住,他知道,铁的利润绝不比盐少。

    凡是官府控制的商品,利润就是丰厚的。

    这个道理恒古不变。

    刘勋令刘偕前来,“请”严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