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十八章 慷他人之慨(第1/2页)

    第四十八章慷他人之慨

    “我手中有兵,加上你这一寨人,执掌皖城有何难处?”

    “你是想造反?”

    “咦……。”严正拖长了声音,斜了毛甘一眼,“怎能说是造反,这明明是自治。”

    毛甘脸色大变,他倒不是有忠于朝廷之心,反而是赞同严正占据皖城。

    可赞同归赞同,不等于愿意归附严正,如果只是毛甘一人,毛甘或许会欣然随之而去,可这一寨人,大部分是老弱妇孺,皖城小小一县,处于各方势力之间,朝不保夕,岂能让毛甘放心得下,若是有个好歹,这数千人的性命可就不保了。

    想到此,毛甘毅然拒绝道:“兹事体大,事关全寨数千人的性命,恕难从命。”

    严正这边招降毛甘,其实心里也犯嘀咕。

    毛甘及手下确实能助自己一臂之力,但寨中数千老弱妇孺无疑是一群累赘。

    日后移居皖城,这要是真打起来,恐怕连逃都没处逃。

    陈宫一意劝自己收服毛甘,恐怕下意识里根本就没有将这群老弱妇孺的生死放在心上。

    但嘀咕归嘀咕,从在寨门口看到那一个眼透凶光的孩子时,严正就明白,陈宫是对的。

    只要有优秀的将领训练统率,这就是一群虎狼之兵。

    这群人落草为寇多年,朝夕处于战火之中,已经将战争当作家常便饭,就连一个孩子对于厮杀都毫无惧意,这与征召的普通百姓相比,无疑有着先天的优势。

    严正听到毛甘拒绝,大约猜到毛甘心中的顾虑,道:“寨主不必担心,皖城离长江不过数十里,严家以贩盐为业,有大小船只数十条,寨中老弱妇孺可移居江边,就算真到了万不得已之时,也可乘船东西向而逃。再则,就算渡江南逃回此寨,料想敌人也不会为数千老弱妇孺大动干戈。”

    毛甘信了七分,但并未全信,以他多年与官府、周边盗匪对抗的经验,若真打到眼红时,老弱妇孺就是出气筒,就算逃回此寨也逃不出悲惨的下场。

    可毛甘也知道,今日如果不答应归降,恐怕连今天都过不去。

    虽然严正这一边只有二百余人,但寨中能战之士连肚子都填不饱,哪来力气厮杀?

    与其今日被剿,那还不如赌一下来日。

    想到此,毛甘压下疑虑,问:“如果移居皖城,寨中数千人可有田地?赋税如何?”

    严正慢慢吐出四字:“一视同仁。”

    毛甘沉默了,他在犹豫,如果这少年执掌了皖城县令,那移居皖城无疑是解决饥荒的最好办法,往年官府也不是没有招安过,可官府都不肯收纳寨中饥民,只令发放一些粮食就地解散,这也是毛甘不接受招安的原因之一。

    至于他自己,那就根本不想为官府效力,灭家之仇,让他对朝廷有着天然的敌意。

    严正不是官府中人,这一点让毛甘没有抵触,反而有些亲近感。

    可现在,严正所提的两条,既解决了寨中粮食危机,也为寨中之人提供了出路,或许现在再没有比这更好的出路了。

    半晌,他抬头道:“某有三个要求。”

    严正道:“请说。”

    “寨中现有一千五百兵不能解散,依旧由某统领。”

    严正笑了,毛甘显然是在夸大人数,但没有点破,他挥了一下手,示意毛甘继续说。

    毛甘道:“另外,某只降小郎,不降官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