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十一章 临时起意下的暴走(第1/2页)

    第四十一章临时起意下的暴走?!

    原来孙策、周瑜也不过如此,严正心中漫延开来一种淡淡地笑意,以致使嘴角也跟着轻轻地抽动起来。

    这不是轻蔑,而是一种宣战,内心里不肯服输的战意。

    严正知道,从此刻起,他走出了孙策、周瑜强大的阴影,大不了,再死一次而已。

    孙策闭眼斟酌着,该不该杀了此人。

    真要是将皖城给了他,庐江郡的中间多了一块不服自己管的国中之国,岂不难受?

    可理智告诉他,杀不得,且不说此子是刘晔弟子,持刘晔书信而来,杀了他,岂不是得罪了刘晔,更何况如此杀人,岂不将有意归附之人拒之门外?

    无故杀一个前来为自己效力之人,如何堵得住天下人悠悠之口?

    孙策睁开眼睛,说道:“你等且退下,堂外听信。”

    严正施礼之后与陈宫退出堂外。

    “主公为何突然改变主意?”一出来,陈宫就急忙问道。

    “我就没有想过投靠孙策,若是要仕官,剿匪立功之时,就可在刘勋麾下仕官,何须跑到此地来受气?”严正有些微恼道,出言搪塞。其实他心中知道,这不过是自己又一次临时起意罢了,但严正不后悔,他觉得,只有这样才活得畅快,重生一世,何必再活得窝囊。

    “你……”陈宫跺足叹息,欲语还休,他也懊恼,投孙策的主意是他出的,可临了临了,孙策同意了,严正却改主意了,早知道,就不该来。

    但陈宫内心是敞亮的,严正改变主意的目的,谁都明白,那就是只为孙策攻庐江效力,而不是从此奉孙策为主。

    对于此,陈宫是赞同的,他不赞同的是严正应该事先告诉他,就算不告诉他,也不应该当面顶撞孙策,这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杀身之祸。

    可严正除了一时的热血上涌,也不是没有考虑,他赌孙策不但是个珍惜容貌之人,还是一个珍惜羽毛之人。

    ……。

    这时的堂内,孙策正在垂询周瑜、鲁肃的意见。

    “公瑾、子敬,二位以为如何?”

    鲁肃道:“依我看,此事不妥,虽说皖城如今是袁术土地,但日后伯符取了庐江,皖城就是伯符的了,将一县之地轻易于人,某以为不妥。伯符不如婉拒了他,打发他回去便是。”

    鲁肃此时最希望的是息事宁人,一边是自己的主公,而且是待己不薄的主公;另一边是自己多年好友的弟子。正如严正所说,买卖不成交情在,鲁肃希望就算谈不拢,也不至于撕破脸面,那么打发严正离开无疑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可有人不同意,不但不同意,还要下黑手。

    孙策点点头,道:“子敬所言极是。公瑾之意呢?”

    “放不得,若主公不答应,这小商人就会去找曹操、刘表,岂不是将庐江拱手让人?”周瑜冷笑道,“再说将皖城给他,也没什么不妥的。就算此人得了皖城,区区一县之地,加上一个商人身份,他还能搞出多大动静?待取了庐江、鄱阳等郡,伯符找个借口,一举剿灭就是了。”

    孙策一愣,微皱了一下眉头。

    这是个好主意,但好主意并不代表着正义。

    特别是象孙策这样以“性阔听受”的君子,心理的冲击是巨大的。

    而鲁肃马上说道:“不妥,吴侯若是承诺下来,就当一言九鼎,岂能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