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百四十九章 风潮(第1/3页)

    九月份的上海,已经初现冷意。不过黄浦江东岸的工厂区中,却是仍旧热火朝天。工业生产,因为大都集中在厂房中,倒是受那天气影响的不太多。

    这一条江,倒是暂时性的把这上海县分成了两个世界。江西边仍旧和大明其他各处一样,到了江东边,那就是烟囱林立,机器轰鸣了。

    每天在这江边的码头上,外洋来的帆船都是一堆堆的堆在那里。码头上的工人们都是忙忙碌碌的,忙着装货,忙着卸货。

    不过在九月十日这天,上海县这边也突然的热闹起来。在上海县城外三里远的地方,一座新的建筑拔地而起。

    建筑外观自然还是大明的固有样式,不过进了里边,那就不一样了,若是有一个现代人来到这里,怕是要惊奇了,因为这里边和现代任何一所大学的设置都是相差无几的,甚至有些地方还要好过现代的大学。

    几处主要的教学楼外观都是采用飞檐画梁,完全的是大明的建筑特色。但是细心观察一下,却会发现这料子却不是和大明用的一样。

    大明各处的建筑,多用木料,但这些房子,却大多是用钢筋水泥的。那些主要的柱子,也都是钢筋水泥混凝土浇注成的,只不过外观上描画的像木质一般。

    此时,这学院的外边,正在进行所谓的开学仪式。外观的人也是多,这个时代,没有更多的娱乐,离城三里也不远,城里的闲人们自然是要出来看着热闹的。

    有识字的算命先生告诉众人,这是一所书院,因为那牌子上写的很清楚,上海东方学宫,学宫便是书院的意思了。

    一阵鞭炮响过之后,就看到一些先生模样的人在那早就搭建好的台子上开始讲话了,说的也是之乎者也的那一套东西,众人都是听的不怎么太懂,但大致意思是明白的,那人是在感谢建了这学宫的陈家。有人问那算命先生,这陈家可是松江府那创立了几社的陈子龙,那算命先生却是不知道。他们这些升斗小民,对于现下朝廷中的事情,知道的还是不多的。但是整个江南地界的缙绅们,现下都是知道了这陈家到底有多厉害了。

    就在几天前,就有人从北边带来了消息,说是大同的姜家被朝廷下旨羁押了。理由是曾经里通鞑子,造成边患。同时朝廷也下令解除原来九边的军镇。

    这两个消息看似和陈家没什么关系,但是知道底细的人都是知道,现下朝中的首辅李岩,曾经就是被陈家提携起来的。在山东曾经做过一省的总督的,只不过那时候大家都盯着京师,没有人关注过山东。

    可是谁会想到,故去的崇祯皇帝竟然暗中就选上了这李岩来辅佐他的太子,选中了陈家来帮扶这永历皇帝呢。

    当然这些都是明面上的借口,私底下,众人也都是明白,大概是这陈家借着保扶太子的机会上位。这和南京城这边那阮某人曾经做的事情如出一辙。只不过陈家下边的私兵的确厉害,要不然,说不定此时大明就是一南一北两个朝廷了。

    裁撤边镇,这句话要是放到崇祯朝的时候,那就是自绝后路了。大明早就已经没了可战之兵了,只能靠着各个边镇的军兵来充门面。然而这些边镇的表现却是让崇祯皇帝费劲了脑筋。最后却是谁也没用上,还是让李自成打进了北京城。那些边镇,几十年下来,早就成了大明身上的毒瘤了。辽东李家倒了之后,便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