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百九十八章 摄政王(第1/3页)

    从自家货栈被扬州府的商户们雇人给砸了,到扬州漕帮的头目伍元带人打过去,再到陈政调集人马在正月初六这天直接端了方家的老窝,一共加起来也就半个月的时间。半个月的时间,陈政已经从对付方家想到了将来自己如何应对这大明江南地界的豪商了。

    培植自己的势力是其一,如果只是以自家的实力来对抗江南这些豪商们,那还真是有些势单力薄的感觉。别看自家在军事上很强势,但是生意上的事情,不是你有武力就能解决的了的。所谓同行是冤家,自家生产的商品,在这大明是极具竞争力的,不断商品质量好,就是成本也低,这样要是通过价格优势来竞争的话,那些传统的豪商们估计很快就会抱成团跟自家对着干了。这一点从陈政的老爹给他讲过的那个发明了快速纺纱机却被人弄死全家的织造商人的事情上就能看出来。不是这些豪商不喜欢新技术,而是新技术已经触及了他们赚取利润的底线。如果把他们的工具都加以更新,那么这就是一笔不小的投入。成本问题在这里已经显现了出来。陈政对于这一现象也是能理解。他来的那个时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际,老牌的资本主义强国英、法就是因为那些资本家们不愿意在进行生产投资,而使得这两个国家在产业革命上落后于新生的德意志帝国以及后来的美利坚。法国更是过渡成为了高利贷资本主义。

    正因为有这样的顾虑,陈政才提早布局,从这方家入手,先在江南地界培养自己的代理商。至于其二吗,那就是后话了。武力的威胁是必不可少的,但要用的适度。

    其实除了在扬州地界,在山东地界,陈政早就让李岩按照这个路子来干了。经过这一年多的时间,因为那所谓“小袁营”的投效,山东地界的各处商户都是乖乖的投靠到陈家的名下。因为此前这里遭过鞑子的洗劫,又有乱兵的屠戮,所以大明朝在这里的文治已经是微弱到了极弱的地步。陈峰所统领的情报局发动了各方势力,用银子和武力,生生的把山东各地暗中划到了陈家的管理之下。那些各州府的官员,都是暗中听命于陈家的。若是不从的,不是不知道怎么死得,就是被调离了这山东。

    掌握了这山东,李岩自然是要实施他的政治主张的。治理这地方,李岩还是有些能耐的,不过陈政也趁此机会在这山东地界培植起自己的商业代理人来。

    靠近胶州湾,有一个码头,此时已经被陈家建设成了一个临港的城市。陈政直接用后世的名字命名,就是青岛。

    江南的事情陈政全权交给了陈利,此时他自然是坐船来到了青岛。一六四四年了,让他不由的紧张起来,这大明朝到底是不是像历史记载的那样,鞑子是不是这一年入得关,这些问题陈政往往在睡不着觉的时候就不由的想起来。已经决定要改变华夏的命运,而且自己现下也有这能力,并正在准备,但是历史详细的过程陈政是不知道的,他只有靠陈峰的情报局及时的搜集信息,这样自己也好做出及时的判断。

    刚上岸的时候,陈政倒是真的吃了一惊,他没有想到他所设想的竟然真的已经变成了现实。码头完全是混凝土浇注的,货运码头那边有很多的起重机,就连将来的所谓集装箱码头都预留了出来。铁路也是直接通到码头的,只是现在还没有通车。来接他的李岩告诉他说,此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