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百七十三章 举荐(第1/3页)

    陈水率领的舰队全歼荷兰人的舰队的时候,远在北方的大明中枢,北京皇城里,言官们却针对已经致士的前内阁首辅周延儒发起了弹劾。

    周延儒做这内阁首辅,本就有不干净的地方,现下被言官们一说,自然是好的不提,坏的夸大了十倍。大明的官场,想要找一个浑身铮铮铁骨,不为利益所动,全心为公的,恐怕也就剩下万历朝才老去的海瑞了。剩下的,谁都不比谁屁股干净。若是真想找毛病,那这些当朝诸公们,怕是大多都要进那锦衣卫的诏狱了。之所以没有人说,一个是普通的百姓不知道,另外一个也是因为这样的事情都是被暗中允许的。

    周延儒能有眼下这个局面,到还是因为他自己太过托大的缘故。崇祯皇帝即便在刚开始即位的时候严厉的打击过宦官的势力,但也不代表最后他不用这些人。毕竟这些人用起来可是比那些外朝的士大夫们省心的多。周延儒能敢当着崇祯皇帝的面睁着眼睛说瞎话,自然是不被崇祯皇帝原谅的。好在崇祯皇帝还是念他多年在这首辅位置上比较勤勉,才又回心转意,让他致士。

    不过崇祯皇帝想原谅这周阁老,不代表过去那些跟着周阁老有利益冲突的人想原谅他。言官们敢写折子弹劾这周延儒,也是因为这个人平日里坏了好多人财路的缘故。墙倒众人推,这是官场上的至理名言。俗话讲遇到老实人不欺负他你就有罪,大概便是这个道理。大家伙都在臭他,偏偏你一个人置身事外,这就有些不地道了。

    周延儒恰好赶上了这样的风潮了。言官们要想弹劾这位前任首辅,那可是有的是说辞。根本就不是编的,还真是实实在在的事情。有的言官甚至把这周延儒何日收过别人的字画、金石一类的东西都给抖了出来。这让那些原本还想拜在他门下的士子们都要好生想上一想了。

    很快,各种检举就都上来了。矛头直指周延儒,这倒是让那些人少了顾忌,紧接着便是更加大范围的检举,这次连带着这周阁老的门生们都捎带了进来,第一个别检举的就是范志完,说他开始不过当了两年俭事的小官,现下竟能成为一方督抚,言下之意就是说他是靠着他老师周延儒上位的。这个口子一开,和这周延儒有关的一系列人等算是被拿到台面上了。

    崇祯皇帝一看,这不是朋党吗。他当政以来,最恨就是这些士大夫们背后里结党营私,不忠心为他做事。现下周延儒的这些事被抖了了出来,那就不能再这么简单的让他致士了。

    不过在弹劾周延儒的同时,也有人上折子说是要举荐河南的举人李岩。这样的事情夹杂在这众多的弹劾折子中,本就不是被人注意的。不过崇祯皇帝可是和他的哥哥不一样。那可是相当勤勉的,折子不批完,那是不会去睡觉的。有时候根本就不会寝宫,而是直接睡在御书房里面的。

    此时他正在看着言官们的弹劾折子,其实已经不只是言官们,朝中不管什么样的,此时大都要写一个折子上来的,就算没有资格写折子的,也都联了名。刚开始看了那些折子,崇祯皇帝还觉得生气,以至于气到极点的时候竟然直接把折子扔到了书案前,伺候他的小太监自然是吓得跪在了一边上。他知道这位主子可是不好伺候,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把这气撒到他们这些蚂蚁身上。

    “哼,看来这周延儒还真是不得人心啊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