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一十四章 热销背后(第1/3页)

    南京,进入四月后已经开始热了起来。作为大明朝的另一个都城,此时已经是满城春色了。

    虽然比不得北京城,但南直隶诸省许多事情还是要报到这南京城里的六部的。城里边达官贵人却是一点也不比北京城的少,只不过是不掌握实权罢了。

    没有权,但不代表没有钱。这些贵人们虽然在朝中算是失意的那些,但名下还是有许多产业的,银钱用起来也是方便。这样的局面下,便造就了这些人或是这些人的子弟成了这南京城甚或是南直隶左近最会花钱的人。

    虽说嘉靖朝时朝廷就开始禁海了,但外洋的东西一样没少进到这大明。什么波斯地毯、宝石,印度的象牙,南洋的香料,便是再远一些的西洋,也有货物卖到这大明。而南京城的达官贵人们,俨然成了这大明朝除了广州那边有一批赶时髦的人。

    打崇祯十一年初开始,南直隶左近的公子小姐们就开始佩戴起一种叫怀表的饰物了。关键的是这东西不光是给人看的,还能做计时工具。当然因为价格不菲,也自然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有钱人家的公子小姐,往往聚在一起风华雪月的时候,都要把这东西拿出来显摆一下的。

    最开始所有人自然认为这东西是西洋那边过来的,因为之前城里的那些大号商铺就卖这西洋过来的自鸣钟。这小小的怀表和那自鸣钟该是一样的东西,自然也是那边卖过来的了。可是后来渐渐的发现这种猜测是错误的了。原因很简单,那怀表出的越来越精巧,而且装饰上很符合大明人的习惯,就连表盘上的刻度,都用的是大明人习惯用的子丑寅卯。若是西洋人做的,便是知道大明人有这习惯,但也不会改的那样快啊。便是更新换代,也不会这样的快,三个月前出的表还是巴掌大小,三个月后,便已经缩了一圈,再过三个月,已经可以带在手上了。而且慢慢的这手表的材质也分了档次,一般的是铜做的,后来多了用银子打造的,再到后来则出现了纯金的制品。这样的东西,拿出去办大事做礼物都算是压轴的东西了。

    有消息灵通的人打听到这种怀表(现在已经可以叫手表了)是松江府那边的一家商户做出来的,那家就有货栈在这南京城里,最开始也是这家货栈开始往外发卖这怀表的。这家货栈名字不起眼,叫同福禄。

    同福禄自然就是陈家的货栈,原来就是一个经营首饰的小铺子,后来陈政做出座钟和怀表后,便在这里往外发卖。现下,因为生意越来越好,店面已经扩大了一些。

    当初老管家陈禄管这这商铺的时候,陈政就把自己前世知道的一些销售经验告诉了那陈禄,当时陈禄也是听后也是一惊,他心道这少爷怎么足不出户就知道这么多做买卖的道理,而且有一些手段他可是不曾想过的。后来照着陈政的做法去做,效果果然很好。再后来阿利接手了陈禄的活,也是延续了以往的做法,这同福禄的买卖自然是越来越好。

    有时候,因为阿利故意让这货栈的掌柜押上一段时间的货,反倒使这货的价格又太高了许多。垄断,自然会产生这个结果,若不是顾忌到这做生意还要讲个人脉,讲个实在,那陈家估计会把这怀表价格抬得更高。

    一枚普通材质打造的怀表现下已经能卖到三百两的银子了,若是银质或是金制,那就更值钱了。

    越是贵,反而越卖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