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六十一章 王忠嗣回京(第1/3页)

    高适、岑参是唐朝着名的边塞诗人,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着名的边塞诗人。

    提到诗,人们首先就会想到李白杜甫这两人,因为他们是诗仙诗圣。然而,提到边塞诗,人们首先就会想到高适、岑参,而不是李白和杜甫。

    李白和杜甫固然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座丰碑,让后人景仰,然而在边塞诗上,人们更多的是推崇高适和岑参。

    高适和岑参的名头虽然不如李白杜甫那么有名,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诗人,他们竟然与杜甫一道前来,李昌国还真的想不到,很是惊讶,很是欢喜。

    这样的人,来得越多,李昌国越是欢喜,忙抱拳行礼道:“见过二位。”

    “高适见过李将军!”

    “岑参见过李将军!”

    二人心想能得李昌国如此看重,是莫大的荣耀,要知道李昌国的身份地位权势,远远比他们要高。更重要的是,李昌国名重天下,能得李昌国看中,那是积了八辈子的福。

    “三位,请!”李昌国侧身肃客。

    “李将军,请!”杜甫、高适、岑参三人大是欢喜,就要随着李昌国进府。

    “李将军,留步。”有大臣忙叫道。

    “哦。你有何事?”李昌国眉头一挑,如同出鞘的利剑。

    “李将军,我有一事不明。我们是朝廷的官员,前来李将军府上求见,李将军不见我们也就罢了,为何要求这三个读书人呢?”这个大臣一挺胸膛,冲杜甫一裂嘴角道:“如此酸儒,有何好见的?”

    “是呀!”这话说到群臣心里去了,齐声附和。

    这是狗眼看人低,太伤人面子了,就是泥菩萨还有三分火气,更何况是诗圣了,脸色一变,就要发作,却给李昌国挥手拦住。

    “我要见谁,用得着你来管?”李昌国脸一沉,沉声喝道。声音低沉,如同闷雷,很有威势,很是惊人。

    “李将军,不是那个意思,我只是好奇,好奇。”这个大臣忙陪着笑脸解释。

    李昌国望重天下,身份地位权势远远高出他,若是惹得李昌国大怒,有他好果子吃的,这个大臣忙陪罪道:“还请李将军见谅。”

    “你说他是酸儒,你哪只眼看见他象酸儒?”李昌国指着杜甫,对这个大臣质问。

    “这个……怎么看怎么象酸儒啊。”这个大臣对杜甫是极为不屑,虽然惧怕李昌国,仍是嘴硬。

    杜甫眉头一拧,很是气愤。他这些年四处奔走,这种事情遇得多了,却未有如此下这般,当着这么多人侮辱他的。

    “你听过一句话吗?英雄亦有落魄时。”李昌国眼中精光暴射,打量着这个大臣,问道:“就算是姜太公,七十为相。在七十以前,落魄潦倒,衣食无着,那是何等的凄凉?韩信不能糊口,只得依漂母而食,更受尽胯下之辱,一旦得势,挥军定天下。本朝的尉迟恭,本是北地一铁匠,不能办衣食,一旦追随太宗皇上,功震天下。”

    这些例子都是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励志故事,在他们发迹以前,曰子过得很困难,连饭都没有吃的。一旦找到用武之地,他们就是一飞冲天,一鸣天下惊。

    这个大臣哑口无言,想了想,道:“李将军高见。可是,不是每一个落魄之人都会成为英雄。”

    “那好,我且问你,你眼下身居高位,是朝廷的大臣,你的文章如何?”李昌国目光灼灼,紧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