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章 算计杨国忠(第1/3页)

    “陛下,臣失仪,请治罪!”

    陈玄礼见杨国忠受了处罚,赶紧请罪,实则是就坡下驴。

    “罢了!”

    果然,李隆基挥挥手,没有处罚陈玄礼。

    以陈玄礼的劳苦功高,这点事李隆基还不会处置他。

    李隆基叫高力士派人把短案换过,再度叫众人坐下来,笑道:“李昌国,河湟大捷的经过朕已经知晓了,平定吐蕃一事,你们有甚谋划?”

    大非川到手了,整个唐朝陷入了争议之中,那就是要不要平了吐蕃。

    以唐人的心情,谁个不想平吐蕃?唐人是一百二十个想平吐蕃。

    问题是,积石山难以越过,自盘古开天地以来,华夏还未有大军越过积石山之事,就是秦皇汉武也没有做到,要想灭吐蕃,其难度可想而知。

    李隆基他们也为此事而苦恼,不知道商议过多少回了,一直没有好办法,李昌国有谋划,他们早就想知道了,无不是睁大了眼睛,盯着李昌国。

    就是杨国忠也不例外,一双眼睛睁得老大,盯着李昌国,很想知道这是什么谋划。

    “要是容易成功的话,我就向陛下进言,我来统兵,平了吐蕃,就是一场大功,省得整曰里给人瞧不起,笑话总是靠女人裙带而居高位。”杨国忠不住转念头,打起了小算盘。

    正转念头间,只见李昌国有意无意的盯了他一眼,那感觉就象利剑刺来似的,杨国忠暗自一凛。

    “陛下,此事干系重大,若有丝毫泄露,必将前功尽弃。”李昌国并没有直接说谋划。

    “这不消说得!如此谋划,一定要保密,不得有丝毫泄露!若有人泄露,不管他是谁,朕要灭他九族!”李隆基重重点头,大为赞成此言。

    眼中精光一闪,在众人脸上一扫,道:“你们都听清了,不得有只言片语泄露!”

    “遵旨!”陈玄礼他们忙领旨。

    “李昌国,你可以说了。”李隆基很是急切,催促起来。

    然而,让他意想不到的是,李昌国并没有说话,而是端起茶盅慢慢喝茶,却是不言不语,目光有意无意的瞄着杨国忠。

    “李昌国,你说呀!”李隆基脸一沉,大声催促。

    “陛下,非臣不说,而是臣以为眼下不能说。”李昌国把话挑明了,道:“适才,杨大人说臣冒功,如此偏听偏信之人,嘴巴很不牢靠,若是泄露了消息,万事皆休!”

    李昌国决心把杨国忠排除在外。

    其原因有三个:一是杨国忠贪得无厌,无所不用其极,若他知道了这谋划,很可能另有盘算,说不定就泄密了。

    同样是歼臣,李林甫比起杨国忠来就好得多,只要不威胁到李林甫的地位,李林甫又能“动循恪令”,也就是依法办事。

    而杨国忠就不同了,出了名的贪得无厌,无所不用其极。吐蕃在长安肯定有歼细,一旦杨国忠被吐蕃收买,这消息必然泄露。

    二是借机试探李隆基,看看杨国忠在李隆基心目中的份量到底有多重,做到心中有数。

    三是杨国忠适才中伤李昌国,李昌国必要反击。而眼下就是良机,在众之人中,除了李隆基信任杨国忠外,陈玄礼、太子李亨、李林甫都对杨国忠没好感,太子李亨和李林甫视其为死对头。

    此时对付杨国忠,他们必然要助力,这就是一个“联合阵线”,为何不用呢?

    要消除安史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