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356章 我得了诺贝尔奖(第2/3页)

    头。”老方笑了笑,没有好意思让笑容暴露的太久。

    葛兴邦亦是小声道:“怎么能昏了头呢,23岁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想一下都觉得不可能,真当外国人不论资排辈了?”

    “论资排辈,更是排不到杨锐身上,你看看最近几年得诺贝尔奖的人,最远也就是匈牙利的科学家了,还是到了美国的匈牙利科学家,苏联都被排除在外了。”

    老方和葛兴邦越是讨论越是开心,对他们来说,这也就好像是一次考试结束了。

    杨锐没有通过考试,就等于他们通过了考试。

    老方和葛兴邦甚至不忘用同情的眼神看向老谭,后者的输诚在他们看来是纯亏了。

    老谭倒不是特别在意,失望是有一些的,但也就是下了赌注没有狂赚的失望而已。

    从展望未来的角度来看,杨锐的崛起是势不可挡的,诺贝尔的三种自然科学奖,评选进入到最后阶段的纯中国学者,国内是一个都没有的。

    杨振宁李政道这样的美籍华人不说,台湾得了诺奖的学者,在中国大陆方面也是丝毫不会宣传的,去掉这么几位之后,杨锐可谓是万顷山地的一颗独苗。

    而且,已经是相当粗壮的独苗了。

    起码比老谭本人的腰要粗。

    杨锐没能获得诺贝尔生物学奖,老谭也就不是特别失望了。往十年以后看,总比老方和葛兴邦的选择好。老谭心里明镜儿似的,他知道,老方和葛兴邦现在之所以搞各种反对,其实就舍不得眼下的权力。他们看的是脚底下的一亩三分地,争的就是这三五年的利益。

    再过三五年,老方和葛兴邦说不定话都说不清楚了,又哪管身后的洪水滔天。

    要说在场最失望的,莫过于刘院长了。

    不像是蔡教授和伍洪波院士那样,刘院长对杨锐有着异乎寻常的,超越理智的信任和期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过去四年时间里,他是看着杨锐成长起来的。杨锐远胜于常人的表现,也给了他极大的暗示。

    诺贝尔奖虽强,可在刘院长看来,杨锐说不定真的是能得到的。

    当然,理智告诉他,杨锐得不到诺贝尔奖才是正常的,任何人在任何一年得不到诺贝尔奖都是正常的。

    然而,刘院长并不愿意这样想。

    只是,此时也不得不这样想了。

    不仅不得不这样想,他还想给杨锐找一个台阶下。毕竟,杨锐再年轻,也不过是个二十二,二十三岁的年轻人,又是一路高歌猛进起来的。

    刘院长生怕杨锐有什么想不明白的地方,恼羞成怒了就不好了。

    他斟酌着语气,再注意着杨锐的表情,轻轻的咳嗽一声,道:“杨主任,这边促进会剩下的事也不多了,咱们要不就先回北大去,实验室那边还需要您主持工作呢。”

    “也好。”杨锐亦是遗憾与失望并存。但诺贝尔奖这种东西,施加影响是能做到的,控制它就太缥缈了。

    PCR和G蛋白偶联受体固然是强的不行的诺奖级成果,可没得奖的大犇级成果太多了,而每个能得奖的成果,以后世的眼光来看,也真是丝毫不逊色于PCR和G蛋白偶联受体,像是84年得奖的单克隆抗体,凡是读了研的生物系学生,就没有不熟悉的,多少科研狗都被它给累死了,累累丰碑就是它的价值所在。

    强行要在今年获得诺贝尔奖,大约也是一厢情愿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