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179章 心好痛(第2/3页)

    列的地位的。

    戴部长对杨锐的恭维,或许是内部关系更好,或者学者的地位更高一些,但是,从并不适合他。

    从站队的角度来说,销售部的部长,明显要比公司总顾问,或者华锐实验室的主任来的实在。

    董事会的亲信倒是一个比较吸引人的称呼,可是想想杨锐并不是香港人,亲信的地位就很受怀疑了。

    再者说,孙明哲还是有点基本的节操和担当的,要是队伍里都是佞臣,那也是挺没面子的一件事吧。

    孙明哲一边想,一边给杨锐的名字画上框,再重新打上一个叉。

    接着,他从旅行箱里找出一包准备好的牛肉干,在上面贴好的纸上面,画了一只羊的简图。

    投靠是不划算的,礼物还是要送的。

    做销售代表的两个月的时间里,要说孙明哲做什么做的最多,归根结底还是送礼物啊。

    孙明哲出门之前,一口气准备了一箱子的特产,虽然都不怎么昂贵,却也称得上礼轻情意重来着。

    牛肉干是他准备的最好的礼物,本来是没有杨锐的份的,但他既然把杨锐提到了部长级,那就得算上他了。

    孙明哲再重新遍自己的笔记本,觉得没什么问题了,才整理一番,出门培训。

    培训地址就在华锐预定的酒店内,基本按照老外中国人老外的顺序参杂着来,一人讲上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的样子,接着又是团体分组的模拟。

    课程基本都是捷利康的培训部给提供的,美国的绿石角公司也给帮忙找了几名培训师。对于跨国公司来说,给自己公司的医药代表做培训,或者给第三世界的医药代表做培训,都是驾轻就熟的工作。

    孙明哲等人也听的极其认真。

    8o年代人,对于学习都有点异乎寻常的认真,许多人平时都会备一个本子,将所有能够记下来的知识记下来。像是世界十大知名建筑,全球活的最久的人,中国宋代官窑的特点等等,都会用正楷字,一笔一划的写在本子上。

    一些认真的人,十年二十年下来,都能积累上百个笔记本,直到他们第一次用到搜索引擎为止……

    华锐做的短期培训,又是即时能用的知识,孙明哲等人简直像是在听秘笈似的听。

    实际上,在这个年代,华锐的培训教材,和秘笈也差不多了。

    在知识爆炸的年代里生活的人,是很难想象知识爆炸之前的人们,是如何获取知识和信息的。

    86年的中国是没有网络的,就是能上网,你也找不到多少中文讯息,理所当然的,掌握着最快的信息渠道的是报纸,而报纸,每天更新着国内外的要闻,知识的深度明显不够。

    书籍的深度是足够的,杂志介于书籍和报纸之间,但是,不管是传播报纸杂志还是书籍的成本都是很高的,即使住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里,你也不能想买什么书就买什么书。

    事实上,哪怕是不考虑买书的成本,8o年代人也是买不到书的,因为市场上就没有这么多的书,新华书店人满为患,读者排队缴费的场景,在8o年代实在普遍,却是后世中国人再难经历的。

    更加严重的问题,还不在于传播,而在于内容本身。

    以管理学为例,中国有几十上百万家的企业,有上千万名企业管理人员需要知道如何管理,至少,知道市场经济下,优良的管理是怎么样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