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167章 关我什么事啊(第2/3页)

      诺氟沙星在后世起码有几十家药企生产,大家还不是活的好好的,大家各赚各的钱,各有各的开心。

    华锐制药厂日后还要生产其他品种的药品,也不见得都要全国制霸。

    可是,换个角度来说,如果没有国医外贸这种规模的大佬给并医撑腰,杨锐就不会考虑放水了。

    单纯的地方药企,远不及华锐制药厂自己布局来的重要。

    布局本来就不是商业上的布局,也包括政治上的布局。

    强势的制药厂入侵本地,进而与本地政府的关系处的比当地药企好的,实在是太多。

    像是捷利康这样的药企,早在年前就开始布局中国了,他们走的直接就是高层路线,因此能全国建厂。日本的大冢制药厂也早几年建在了天津,生产的还是与华锐类似的大输液产品,其合作模式更有银行团的参与……

    制药企业和其他行业不一样,人生病了吃药是不分贫富的。穷人肚子饿了可以吃便宜些的食物,生病了要吃药,就不一定能选便宜的药品了,尤其是在一些疾病分类方面,也许就只有一两种药品,是事实上的垄断,在痛苦劳动力丧失乃至于死亡的面前,只要是己所能承担的价格,都得消费。

    所以,像是中国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早早的就被国外医药企业布局了。

    当然,中国印度这样的国家,也知道跨国制药企业的尿性,所以各自采用手段,展着本国的医药。印度属于死猪不怕开水烫的赖皮模式,强制开放专利等等模式,让印度人能够以便宜的价格买到仿制药,后者的价格接近化学合成的成本,比原产国的国民,能够得到的价格都要低数倍。

    中国却是采用了与国际接轨的方式,这是中国加入To所需要支付的成本的一部分,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给中国留下了一扇展原创药的窗口。华锐制药利用这个窗口,很有可能攻势逆转。

    当然,前提是要守好大本营。

    医药领域是各国政府都管制最严,且最有理由管制的领域,这种管制模式,也是权利寻租最多的模式,尤其是全国性的医药政策,最是容易产生毁灭性的结果。

    华锐制药要是连本国政府都搞不定,外国政府就更不用想了。

    所以,在可能的情况下,华锐制药厂总归是要铺遍全国的。

    只制药厂有没有资格与华锐制药厂划江而治。

    杨锐的居高临下的,具有未来眼光的,他拥有越时代的技术,如今又有了远国内平均水准的资本实验机构和人才积累,他对于华锐的上升是很有信心的,因此也远。

    相比之下,并州制药厂的孙经理等人,虽然一个比一个老,却是一点长远眼光都没有,别说是全球视角了,甚至连全国视角都做不到。

    上了席,说了些场面话,孙经理甚至是有些哄骗似的对杨锐道:“杨先生,只要华锐制药厂同意划江而治,我们在价格原料等方面,也可以形成攻守同盟,这样,即使有其他公司之后也生产出了诺氟沙星,我们也可以拧成一股绳,将他们挤压出去……”

    杨锐着火锅炉子的五个人,除了他和刘院长以外,并医是孙经理,国医外贸的海处长也来了,另有卫生部的某处长,此时正不爽的瞅着火锅——请吃饭还吃火锅的,确实不多。

    杨锐不禁有些好笑。孙经理翻来覆去,就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