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140章 战场(第2/3页)

    道:“你们来了,怎么喊起来了?”

    杨峰也觉自己似乎是做错事了,并不掩饰的道:“我们刚到,以为你们在搞那啥子,现在什么情况了?”

    牛安笑了一下,回头群,压低声音道:“我们和省府说好了,不影响各单位的正常工作,所以,不能喊口号,更不能冲击任何一个政府机关,所有人最好是全程不说话。”

    “恩。”杨峰听说有省府同意,心已经放了一半下来。

    “具体怎么说?”

    “南西输电线,就是南湖市到西乡开区的输电线,省府和市府都支持的。现在的问题是供电局咬着不肯松口。”牛安停了一下,又道:“窦局长昨天提出交换,把从南湖到雄州的输电工程换过来,省里又不同意,就这样僵住了。”

    杨锐问道:“窦局长的主要理由是啥?”

    “就是没钱,没物资,说是线缆啥的都不够用,而且,咱们要的还是高标准的,和到雄州的标准差不多,他们能做也没东西做。”牛安摊开手,有些无奈道:“省里说是可以拨钱,但是没有计划内的物资了,所以……”

    没有计划内的物资,其实就等于是没有物资了,计划外的物资价格昂贵不说,数量上也很难保证,像是输电线这样的公共项目,用起来是很不划算的,上级也不会允许。

    杨锐却是松了一口气,道:“做的不错,到这一步就差不多了。”

    “这就可以了?”牛安讶然:“这可是上百万的事,供电局这么富的单位,就为了这笔钱,差点没给副省长翻脸。”

    国企改革以前,敢和副省长翻脸的国企领导可是真不少的。当然,敢和省长翻脸的还是比较少的。

    杨锐只是笑一笑,道:“上百万哪能建一条输电线出来。”

    他原本甚至做好了要自建输电线的准备了。不是他钱多的烧,而是目前的形式如此。

    若是年代的企业展史的话,几乎每个外企和合资企业,都有自建公共事业设施的经历,有建输电线的,有建自来水管道的,有建排污设备的,有建公路的,还有自建铁路和码头的。

    总的来说,国内的基础条件落后,要想等政府做好一切建设,时间上的消耗,也许比资金消耗更厉害。

    8o年代进入中国的公司,包括可口可乐,或者医药行业的捷利康,都是为了抢占市场而来,他们都是不耐心等待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

    合乎高要求的公共产品,更是困难。

    这一方面是中国目前的工厂与国外的工厂在技术和设备上有代差,另一方面,也是因为8o年代进入中国做工厂的,都是国际一流的大厂,不是世界五百强什么的,也起码都是区域经济中的佼佼者,否则,国外广大天地都没有占全活,又何必着急占据中国市场呢。

    这些工厂,比如可口可乐,比如捷利康,比如宝洁,比如雀巢,比如奔驰,比如大众,他们既然在中国建设新工厂,不可避免的会使用新技术——新的生产技术总是比旧的生产技术更划算的,这样的结果,就是中国引进了一大批出中国基础建设水平的工厂。

    为这些工厂提供公共产品,也是中国政府面临的一大挑战。

    因为挑战过于巨大,大部分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在中国的建厂时间都拖的很久,进一步的导致自建公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