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千零一十章 爱给不给(第2/3页)

    主其实也算是一种资源。

    从实验室管理者的角度来看,现在愿意捐款的,日后应该也会有捐款的倾向的。

    尤其是中牧、青牧这样的大型国有集团,他们每年投入到自己的实验室里的经费都是百万计,算上人工开支和基础建设的成本,一年千万都是有的。

    这么多的资金,相对于他们所产生的成果,其实真的是造不如买,其性质,就与国企自己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一样——教学质量会更好吗?不见得。但成本是一定数倍于其,其核心,无非是个方便二字罢了。

    等到国企自负盈亏,生存不易的时候,国企对于这种“方便”,或者说,对于这种任性的承受能力就很弱了,杨锐的遗传工程实验室若是能抓住机会,反而能够积蓄起一大笔的资源。

    而“创汇牛”就是一次很好的机会。

    这种概念,不是你想有就能有的,尤其是局限于遗传工程领域的话,能赚钱的项目实在不多。

    像是克隆羊多利这种项目,听起来像是应用型的,实际上等于是基础研究,很难找到商业机构来捐助的——事实上,英国人做克隆羊多利的时候,根本是秘而不宣,直到成功以后,才向外宣布。而英国政府的反应也很快,第一时间消减了该实验室的经费。

    是的,是消减而不是增加,因为政客们对于克隆人的恐惧,是相对于普通人的恐惧的放大,为了避免该实验室进一步的深入下去,消减经费几乎是没有受到任何反应的通过了。

    以科学家的观点来看,这简直是毫无意义的蠢事,这种情况,其实不止一次的出现在科研实验室里。

    项目做的差劲,消减经费;项目做的不如预期,消减经费;项目做的不如政客的预期,消减经费;项目做的足够好,满足的消减经费;项目做的特别好,特别满足的消减经费……还有换人减,世事变化减,经济危机减,……

    总而言之,实验室要找到稳定的资金来源是不容易的,仅仅依靠政府或者某一个捐赠者是不靠谱的。

    杨锐装模作样的倒茶,心里想的,却是怎么往金矿里灌氰丶化物。

    梅局长和铁局长,依旧是冷漠相对的样子,怎么看怎么不像是多年不见的好友。

    好在大家都是场面人,半分钟的尴尬后,还是新来的屈场长呵呵的笑两声,道:“杨主任,我今天来,是想专程来试试你们的午餐的,听说你们的自助餐,做的比五道口的罗马餐厅还好。”

    “是从罗马餐厅请来的厨师做的。”杨锐笑笑,道:“好眼光。”

    他说的罗马餐厅,正是杨锐和史贵合资的自助餐,位于杨锐在五道口的保龄球馆的上方。杨锐需要两三名厨师帮忙,自然不是什么问题。

    现在,有了自己的经费的遗传工程实验室,已经和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彻底分开了,厨师什么的来不及招募,倒是不如请外援。

    屈场长翘起拇指,又道:“估摸着要花不少钱吧。”

    “是挺贵的,我们的研究员每天的伙食标准,目前暂定是3块钱,不算主食的开销。”杨锐没准备隐瞒,他招募研究员的时候,是用这个来吸引人的,有兴趣的人想问总能问道。

    屈场长倒吸一口凉气,道:“一天吃3块钱,一个月不是要吃90块钱?”

    “一个月有4天多的假期。”现在仍然是每周六天的工作制,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