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八百九十章 被公关(第2/3页)

    肩包,就往里走。

    比起其他科研单位的委员会,承担着更重要任务的GMP委员会明显高人一等,尤其是有自己的办公楼,是其他松散的委员会无法相提并论的。

    办公楼前照例有药厂的人等着,见到杨锐,都是热情的与他打招呼。

    杨锐亦是笑着点头,但并不停留,直奔自己的办公室而去。

    杨锐也是来到这间办公楼以后才意识到蔡教授一力推选他进入的原因。作为一名没有单位,没有深厚的学术背景的全新人,GMP委员会能够提供给杨锐的,是稳固且不断积累的权力。

    短短的几周时间里,杨锐收到的饭局邀请,就是以前的十倍之多。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大家再提到杨锐,就已经变成了GMP委员会里的杨委员,而再没有人会说学生云云。

    唯一有点麻烦的,也就是人情往来了。

    国内的经济环境在稳步上升,但要说有什么行业始终过的非常好,那就是非药厂莫属了。

    现在的药品固然是便宜的,可也不是特别便宜,若是以人均工资来看的话,少的也是有限。不过,对药厂来说,最重要的部分是公费医疗的比例很高,城镇居民甚至能做到80%以上的医药费报销,如此一来,药品的销量就非常大了。

    而且,不同于其他行业,医药行业的附加值是很高的,哪怕是半个世纪以前的老药,比如磺胺,又或者30年前的青霉素,其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不是乡镇小厂所能比拟的,再加上理所当然的政策和工业门槛,使得国内的药厂在经营方面,始终过的都很舒服。

    然而,中国并没有真正的舒服的企业,药厂的天敌是卫生部,更是卫生部下属的各种机构,其中掌握其性命的,就包括刚刚成立的GMP委员会。

    与国外相似的药品生产管理机构不同,国内的GMP委员会虽然是一个顾问机构,权力却大的惊人,因为没有哪名卫生部的官员,敢在GMP委员会给出明确的文件以后,给予药厂以袒护,这种风险是高级干部们一点都不愿意接触的。

    再加上药品生产的专业属性,GMP委员会出具的正式文件,向来只在办公室里盖个章子,就会成为药厂头顶的圣旨。

    一款药能不能投产,一款正在生产的药物能不能继续生产,一家药厂的产量能否扩大,一些出了问题的药厂的错误是何种程度的,都需要经过GMP委员会来过滤。

    从本质上说,GMP委员会就变成了卫生部官员的保险阀,几乎所有有风险的决策,都有官员丢到GMP委员会来。

    而从GMP委员会的委员们的角度来说,冒一些风险就能获得巨大的权力,也是很划算的交易。

    除此以外,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实践,做出影响许多人生活的重大决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更是有些令人上瘾。

    就连杨锐,都无法控制这样诱惑。

    以至于每周花费10个小时,甚至20个小时在GMP委员会,他都不觉得厌倦和浪费时间。

    事实上,自从杨锐进入GMP委员会以后,离子通道实验室和华锐实验室的研究员们都是士气大涨,似乎部分抵消了杨锐付出。

    和所有委员一样,杨锐的专属办公室大约有10个平方,放一个写字台和椅子,再加上一个长条沙发,就没有多少空间了。

    以21世纪的观点来看,这样的办公室堪称简陋,可在85年的四九城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