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七百九十九章 劳模报告会(第2/3页)

    波需要参加的各类会议太多太多了,从表彰大会到政协会议,伍洪波一天到晚,却是有大部分的时间是在会场上。和许多相同年纪的科研人一样,相比科研,伍洪波做的更多的其实是代表,代表中国科研界,代表中国生物学界,代表中科院,代表中科院生物学领域,如此等等。

    如果年纪再轻一点,伍洪波绝对是不会过这样的生活的。

    然而,时光并非生物学的领域范围,伍洪波只能继续随波逐流的过着会议生活,倒是杨锐,让他看到了更多的希望。

    “伍洪波院士,您是中国科学院的院士,是中国生物学界的领军人物,是吗?”本杰明开口询问。

    伍洪波点头说“是”,这些都是提前编排好的问答,只要在法官面前说出来,就算是完成任务了。

    “你对杨锐了解吗?”

    “有一些了解。”

    “在你的了解中,杨锐是个怎么样的人?”本杰明说到这里,故意停顿了一下。

    记者们顺势举起了照相机和录音设备。

    大家几乎都能猜测到接下来的对话了。

    肯尼斯冷哼一声,低声道:天才天才,这个卖点已经被达尔贝科卖过一次了,还想再来一次?

    这也是他很不在意先前的失利的原因之一。

    达尔贝科身为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之前就推崇过杨锐的天才,并在当时就上了全美电视网,被脱口秀主持人拿出来说了好些天,比起那时候的大,中国教授带来的情绪,就像是大地震后的小余震,威力固然是有的,但并不可怕。

    至于余震再多来几次,那就更没关系了。

    肯尼斯面带不屑的看着前方,等待着伍洪波说出套路化的“天才说”。

    伍洪波的表情带着些微的笑意,又有一些深入的思考状,道:“在我的印象里,杨锐是个很努力的人。”

    “咦?”

    不止一个人奇怪了起来。

    “你能详细说明一下吗?”本杰明问。

    “这么说吧,杨锐是我见过最努力的人之一,比如这一次,从中国乘机到美国要十几个小时,经济舱的环境很难说让人有很好的休息,但是,下了飞机以后,杨锐所做的第一件事,既不是睡觉倒时差,也不是去联系律师为上庭做准备,他首先做的,是打电话回国,了解实验室的工作情况,随时调整实验室的任务,保证实验不间断。我做了这么多年的院士,见过很多的青年才俊,但努力认真到杨锐这个程度的,并不多。”伍洪波一句假话都不用说,只是换一点说话的技巧,就令人惊叹不已。

    本杰明道:“的确是很努力,这是你亲眼所见?”

    “没错,我看到杨锐用了好几个小时的时间,处理实验室的问题,打电话和收发传真。”

    “还有吗?”

    “另外,我觉得从杨锐做的录像中,也能看出他的认真和努力。”伍洪波道:“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录像的时间,杨锐做PcR实验的时候,全程录像,但你们要是注意时间的话,会发现,他每天录像的时间,几乎都是超过12个小时的,也就是说,杨锐每天在实验室里工作的时间,最少有12个小时。”

    “法官阁下,我请求再次播放录像。”本杰明趁势请求再次播放录像。

    肯尼斯反对无效,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录像再次被放出来快进。

    带着时间戳的录像,果然每天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