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五百零二章 碳酸饮料不健康(第2/2页)

    是,我们厂的出口量更大,每年反而能给国家赚取外汇。”负责外事工作的肖经理如此说,并非是无的放矢。引进可口可乐是浪费国家外汇的说法,从来都没有消失过,可口可乐这次邀请学界人士参观,也是按照他们在美国的经验,以游说为目的。

    在场诸人也不知道听没听,会议室里全是开瓶的砰砰声。

    杨锐现在每天都有跑步,三五不时的还要卧推几组,对碳酸饮料是敬谢不敏,喝了一口就放下了。

    p>“杨先生不喜欢?”小郭笑着问。

    “没有,就是觉得不健康。”杨锐笑着回了一句。

    他随口一句话,小郭却是脸色大变。碳酸饮料不健康的概念,在30年后再普遍不过,在许多健身人士眼里,碳酸饮料恐怕比毒品还要可怕。

    但在1984年,别说是中国了,外国都少有这方面的报道。

    小郭三步并作两步的走到了自家经理身边,耳语了两句。

    肖经理的脸色亦是阴沉了下来。

    “怎么了?”一位坐在前排的中年人抿着可乐,好奇的问。

    现在人内心收敛,表面上却是非常外放,随意问别人家的事情,自然的像是串门似的。

    肖经理笑道:“没事,可能有一些误会。”

    “啥误会?”中年人更好奇了。

    肖经理想了一下,笑道:“杨锐先生可能对碳酸饮料有些误会。”

    “杨锐?”中年人转头认了一下人,又回忆了一下,狐疑道:“他对碳酸饮料还有研究?”

    会议室并不大,两人的对话,大家都听到了。

    杨锐的眉头顿时皱起来了。

    周围坐着的多是学界人士,是可口可乐公司通过高校和研究机构邀请来的。当然,不免也有行政官员占用了名额,过来蹭顿饭,领点礼物给自家孩子。但是,不管是哪种人,都是对学界有一定影响力的。

    杨锐正在声望积累期,对于“研究”之类的词汇非常敏感,他不知道肖经理这样问的原因,但也不能被人看做是来蹭可乐的大一学生,于是稍微想了一下,朗声道:“研究不敢当,有一些了解,比较关注。”

    中国的谦虚式回答可进可退,还是非常好用的。

    肖经理不知道他是不是谦虚,但还是松了一口气,毕竟,最难缠的总是那些自信满满的家伙。

    然而,肖经理没说话,前排的中年人却转过了身子,道:“我看过你登在ceLL上的论文,是挺厉害的。不过,你去年还研究细胞里的钾离子通道,今年就对碳酸饮料有研究了?你把食品科学也看的太简单了点吧,肖经理,你刚才说有误会,具体是啥误会?”

    这就是所谓的文人相轻了。就像是杨锐不想被误会一样,钻研食品学的这位,也不想被人误会。

    说是玻璃心也好,说是底线太高也好,他是宁愿得罪杨锐,也不想在学界同仁面前丢脸。

    当然,这也就是杨锐声望不够了,换一名学霸级人物,就算指着大便说干燥,食品专业的也可以接一句“真空包装更保鲜”。

    肖经理内心里是不愿意复述的,但话说到这个份上了,他只好示意小郭说。

    小郭有点紧张,低了一下头,说:“杨先生刚才说,那个……碳酸饮料不健康。”

    现场有明显的吸气声。

    对于2014年的中国人来说,可口可乐也许就是一种饮料,健康或者不健康的讨论,仅止于商业和健康。

    然而,1984年的中国人,却不免要联想到更多的东西,而最重要的,永远是政治因素。

    作为进入中国的外资标杆企业,可口可乐在最初几年经历的风波,总是与中国政坛息息相关。

    1978年,允许可口可乐进入中国的协议签订4天以后,中美双方正式发表了《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宣布“中美双方商定,自1979年1月1日起,建立大师级外交关系”。

    1982年,可口可乐在北京各大商场,做了中国现代市场上的第一次卖场促销,北京各大报纸发音强烈,《内参》频发,继而有了陈云的批示。

    1983年,刚刚过去的“咖啡因风波”则是让小郭、肖经理,以及众人不安的主要原因。

    因为东北某研究所给小白鼠喂食可口可乐后,小白鼠出现兴奋现象,一些地方卫生部门以“可口可乐含有咖啡因,不符合卫生要求 为由,不允许可口可乐在市场上销售。这次事情闹的很大,一度让可口可乐有打国际官司的冲动,但最终,这家跨国企业还是以中国思维,通过中粮解决了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口可乐综合了数十个国家的数据,提供了数百份的证明文件,证明咖啡因来自一种cocacola的植物本身含有的咖啡因,并非人工添加,其他国家并不禁止咖啡因,而中国的茶里含有的咖啡因超过可口可乐好几倍……

    整个过程,对可口可乐来说,并不比一次国会质询容易。

    现在,杨锐再次提出健康问题,不禁令人怀疑,这是有人授意的?还是一次偶发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