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百六十六章 难(求月票)(第2/3页)

    论研究也就罢了,生物这种用钱堆出来的自然科学,永远只能给少数人以机会,贫穷的中国如此,富裕的中国如此,金山银海的美日欧亦如此。

    至于刘院长之类的政工干部,判断论文好坏,差不多就靠数页数了。

    只有少数十几名教师或研究员,能够认真的将杨锐的论文读下去。

    这也就是在北大了,换一个地方院校的生物系,说不定连订阅《ceLL》的钱都能省下来,反正也没人看,还不如多订几份《人民日报》使人开心颜。/p>

    杨锐没什么压力的坐在了桌子上,论文已经发表了,对他来说,最困难的部分已经完成了,剩下的只是锦上添多少朵花的区别了。

    此时的五四篮球场,气氛开始变的怪异起来。

    一方面,才结束不久的篮球赛,释放了大量的荷尔蒙和臭汗,留下了心情尚未平复的数百名学生和激荡的气息。

    另一方面,被桌椅板凳围起来的空旷篮球场被好奇的人群填补了起来,人挨着人,人挤着人,却安静的像是在考试似的。

    尽管刚刚还在为肌肉的力量而欢呼雀跃,但归根结底,学生们最信奉的还是脑力。

    北大学生都是知识的获益者,如果有一宗知识神教,那北大学子即使不是狂信徒,也是虔诚的信众。

    沉默的环境不仅不让人难受,反而激起了学生们浓烈的好奇心。

    “能给我一本看一下吗?”一名学生挤了进去,打破了寂静。

    “胥岸青?恩……这里还有一本。”杨锐将单行本塞给他。

    胥岸青轻轻道了声谢,垂头细看。

    篮球场重归寂静,只有风扫过球场的沙沙声。

    像是富教授一样,胥岸青也想知道双方的差距有多大,他迫不及待的翻开论文,目光凝视了几秒钟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rui-yang”,继而就快速看了下去。

    作为高考省状元,胥岸青的路走的比绝大多数人都要顺,就学术而言,大一加入理查德实验的他,可以说是走在了所有北大学生的前面。

    和其他任何一个资源密集型行业一样,学术界亦是强者强,强者愈强的世界。

    最好的学生能够得到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能够得到最多的资源,最多的资源能够获得最多的成果,最多的成果反过来刺激更多的投资。

    同在北大,普通学生通常到大三大四才接触到研究工作,在接下来的一两年时间,他们要拼尽全力才有可能刷到想要的paper(论文),而论文的水平,其实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他们加入的科研小组的水平。

    常青藤大学之所以长盛不衰,不仅因为他们能选择最优秀的学生,而是因为他们能提供最好的教育,从而将最优秀的学生与次优秀的学生拉开更大的距离。

    胥岸青已经得到了差不多是最好的条件,如果……如果理查德实验室发展顺利的话,他就等于一手拿到了加州伯克利大学的留学资格,而在生物学界,加州伯克利大学的毕业生毫无疑问的可以争取最好的机构或公司,得到最大程度的重视和薪酬待遇。

    哪怕最终没能称王称圣,胥岸青也可以很轻松的成为生物科学界的金领阶层,不想在美国呆下去的话,国内诸多大学与研究机构会高唱着“北京欢迎你”接他回去,顺便双手奉上几十上百万的安家费,一并每年上百万美元的研究经费,任君取用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