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百六十三章 聚拢(第2/3页)

    了。”

    女教师缓缓点头,笑着道:“你们还挺有心的,要是拆开了,人家肯定不高兴。”

    “对啊,这也是蔡院长的要求。要是别的学生,说拆就拆了。”科长突然觉得对方也挺顺眼了,目光都温和了许多。

    ……

    教室。

    杨锐像是正常学生似的上课,像是正常学生似的安静,像是正常学生似的走神,与众不同的是,他的脑海中始终翻腾着无数的论文。

    阅读期刊是做研究的重要一步,对实验室的负责人来说,也是仅次于管理的主要工作,确定科研方向,确定实验方式等等,首先需要阅读文献。

    任何研究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的,中学和大学教育,是系统性的教授了前人的知识体系,但之后的细致研究,就不是统一教学能够涵盖的了。

    从某种程度来说,科研领域的教学,又渐渐的回归到了师徒传承的模式,尤其是顶级实验室,往往都有着较为清晰的传承线,比如著名的哥本哈根实验室,其所进行的研究可谓是一脉相承。

    实验室里很多说不出来的东西,其实就存在实验室负责人的脑袋里,就像是杨锐的脑袋里,现在就考虑着PcR的路线:第一步,完成嗜热菌的分解;第二部,找到耐高温的聚合酶;第三部,设计Dna复制时的引物……

    就理论来说,杨锐其实已经完成了整个PcR的开发计划,但这部分内容,在他的论文发表以前,没有人会全部了解,包括华锐实验室内的诸位助手,也永远只能了解片段。

    这个时候的杨锐,就像是一名导演,而在电影公映以前,只有他才有可能知道他将得到什么。

    是的,有可能的意思是说,他有可能也不知道得到什么。

    这是适合大部分研究者或者导演的状态。

    阅读文献是最能减弱不确定的方式,即使杨锐对生物领域的了解更先进也不例外。

    “杨锐,下课了。”白玲推了推杨锐,好笑的道:“你一整节课都神游户外了,老师都看了你好几次。”

    “没出丑吧?”杨锐笑着抹了抹嘴,免得有什么尴尬的场景出现。

    白玲看见了笑道:“还好,没流口水。”

    “我没睡着。”

    “知道,你眼睛睁的大大的,就是没焦距。”白玲突然探究的道:“你说你是怎么学习的,上课的时候也不听课,也不像其他学生那样自学。”

    “天赋异禀。”杨锐用说笑的语气道。

    白玲却相当买账:“总有些人比别人聪明,是吧?”

    杨锐摊开手:“我有时候也挺讨厌聪明人的。”

    “还有体育好的学生,受老师欢迎的学生……”白玲的表情生动,意有所指。

    这时候,班长笑呵呵的过来了,道:“体育好的学生本来就受欢迎,杨锐,今天下午有篮球比赛,你要来呀。”

    “行,没问题。”杨锐答应的非常痛快。打篮球是杨锐和同学们交流的好办法,一起流汗一起努力本来就是拉近关系的手段,更重要的是,杨锐的篮球水平一般。

    当然,杨锐的比起普通学生是有优势的,因为他身体健壮,个头又高,但就技巧而言,杨锐远远够不上高手的称号。

    这样的杨锐,反而更容易在球场上得到认同。

    同学一起打篮球,是玩的高兴,可不是来找虐的。

    不过,杨锐经常泡在实验室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