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百五十七章 仪器自选(第2/3页)

    对较低的,但在其他方面,并不逊色于涂宪。

    在这种状况下,华锐的条件,是否值得两人对自己的生活做出翻天地福的改变呢?

    “我们要商量一下。”王晓芸也没有立即决定。

    “当然。”杨锐表示理解。

    两人离开,杨锐看着门关上了,问:“你觉得他们会不会同意?”

    李章镇不确信的道:“如果是港大的教师,你开20万的薪水,十有是要跳槽的,因为美国人也开不出这么多的薪水啊?他们赚了钱,大不了以后去国外工作,但内地的教师,2000块够不够,我就说不上了。”

    “还得加点力度?”

    “2000块已经够多了,三千块四千块,我觉得也没有多少区别。”加薪十倍,在硅谷或许平常,在80年代的中国是绝对稀罕了。

    杨锐道:“不是说薪水方面,我觉得我们有点忽略研究条件了。”

    “条件?我们的实验室条件是一流的。”李章镇不知道港大或者外国大学的实验室条件是怎么样的,但华锐实验室每天流水般花出去的钱,他都是记着的。

    就是现在,一天处理几公斤的样品,之后用到的培养基就要几百块,出差去云南的费用更高,从香港直运过去的仪器就十几万元,杨锐回来又马不停蹄的订购了新的仪器和耗材,算下来,北大送来的60万,竟然已经有一半花了出去。

    就李章镇了解到的四手信息,港大也没有这么奢侈。

    杨锐却不是从实验室管理者的角度来考虑,他想了一下,缓缓道:“我不是说咱们实验室的条件不好,但我想,咱们并没有给黄茂、涂宪和魏振学独立的研究条件。”

    “你是说资助他们独立做研究?”

    “彻底独立出来,现在实际还不成熟,就为了写一篇入门级的scI论文?那他们和学校里的其他讲师有什么区别。”杨锐有足够的资格鄙视入门级的scI论文,他读研的时候就能写scI级的论文了,那时候的条件还比不上华锐实验室,以华锐实验室的人均仪器,人均经费状况来说,目标必须是《Jmc》级别的论文才有可持续性。至于现在,杨锐眼瞅着都要发表《ceLL》了,他的实验室再出scI入门级论文,实在是毫无意义。

    李章镇就不明白了:“不让彻底独立出来,咱们还能给啥?”

    “你这样子,前些天不是有好多仪器公司寄了他们的商品目录吗?给我拿过来。”

    李章镇也不多问,马上跑去西屋的杂物间找商品目录去了。

    西方国家的商业公司都喜欢搞商品目录,不光是仪器公司,玩具公司都会寄送自己的商品目录给有孩子的家庭,一些家庭会给孩子一个预算,然后让他们自己在商品目录中选择圣诞礼物,确定以后,玩具公司就会邮寄商品给买家。

    商品目录多数是杂志式样的,也有报纸式样的,如今大多数是黑白的,但大都图文并茂,有重点的推荐一些商品,也有大段大段的商品明细,有点像是早期的网络购物,实际上,西方的商品邮购发展了很多年,科研方面的应用更是全面,小到一张试纸,大到万吨水压机,都有各种各样的商品目录和图鉴供人传阅。

    这样做的好处也是很显然的,首先能够传递公司想要的信息,其次,仪器设备公司都是跨国性的,文字翻译比打电话都要简单,第三,购买仪器和设备,往往不是一个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