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百三十章 重逢(第2/2页)

      在亚洲地区,最早流行保龄球的就是日本了,他们打了十多年以后,才将之传入中国。

    可以说,现在的日本人,正处在类似中国90年代的保龄球热情当中,几乎可以预见,一定有无数的日本人正在废寝忘食的打保龄球。

    一局45元的费用,对泡沫经济时代的日本人来说,也着实轻松。

    “你们有谁打过保龄球吗?”教练和煦而来。

    “都是新手。”杨锐笑着说。

    “那我统一说一下,然后再给你们一个个的纠正动作。”教练接着边说边演示。

    一会儿,杨锐等人依序上场,试验了几次,就玩的不亦乐乎起来。

    这其中,曹宝明学的最快,只是第四次,竟而两次完成了对十个球瓶的击倒,兴奋的大呼小叫起来。

    “好玩不?”杨锐站到最高击倒6个球的王国华身边。

    “好玩,真好玩,老外真会玩!”王国华一连串的感叹词。

    “那咱们建的体育中心,第一步就做保龄球馆,大家有没有意见?”

    “同意!”

    “同意!”锐学组诸人纷纷举手。

    刘珊则略显担心的问:“这个保龄球馆这么先进,会不会成本很高?那些自动换球瓶的机械很贵吧。”

    “成本有投资方负责,我们证明利润够高就行了。”杨锐自己就是投资方,知道需要注意什么,如果不是保龄球馆的利润高昂,杨锐也不会选这个项目。

    王国华掐着指头算道:“一局45块,平均一个小时就能打4局?”

    “实际上打不了那么多,因为大家都是新手,打的慢的人,半个小时打一局也有可能,另外,教练教学的时间也要算在里面,开拓新市场的必然损失,但每拨人都要花一阵子教学,算下来也得不少时间。平均一个小时打三局左右吧。”杨锐略作修正。

    刘珊露出微微的惊讶,道:“平均一个小时打三局,一条球道就有135元的收入了,20条球道,一个小时赚2700元?”

    算出了这个数字,几个人都吓了一跳。

    “不能说是赚了2700,营业额2700元吧,要减去各项支出,电费和零件费用是大头,保龄球馆的建设费用要平均出去,不过,确实赚的够多……”杨锐说着笑了出来。

    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的保龄球馆,其实很像是90年代中期到00年代中期的网吧,它们的先期投资都比较高,可一旦运行起来,却是源源不断的现金奶牛。

    和网吧一样,保龄球馆每天的运行时间也很长,早上10点以后就基本满员了,这种状态差不多可以持续到晚上点中,足足有10个小时,就北京丽都饭店这种20球道的场地来说,意味着日均2。7万以上的营业额。

    之所以说以上,是因为凌晨还有收入。

    就像是网吧有包夜一样,保龄球馆在凌晨以后也有折扣,通常是25元一局乃至更少,这能保证保龄球馆在周末的凌晨满负荷运转,或者在平常有一半左右的上客率,不管怎么样,保龄球馆都要赚翻了。

    除此以外,软饮料、零食、啤酒,还有出租球鞋,出售球鞋和保龄球的业务,也能带来不菲的收益,至少足够球馆的日常开支了。

    而同样的保龄球馆,到90年代后期却奇惨无比,每局十元以下的收费,比80年代中期还要少,最惨的场馆,会员费每局甚至会跌到两三块钱,即使如此,普通的20道球场依旧不能满员,更别说凌晨收入了。

    到2000年左右,北京丽都饭店的球道坏了,干脆都不做维修了,一些小型保龄球馆甚至舍不得开空调,或者直接关门大吉。

    杨锐也无所谓保龄球馆能开多久,但从84年入厂是最好不过了,若是顾客盈门的话,一个场馆几个月就能收回本金。

    事实上,就现在的环境,球道建的越多,场馆平摊的成本就越少,回本就越快,就像是越大的网吧利润率越高一样。

    能看到保龄球馆赚钱的人也许不少,但在1984年,能拿出几十万元建保龄球馆的,着实不多。

    “我明天就去找地方,找投资,然后买球道之类的设备,大家也可以打问一下,哪里有合适的场地建场馆。对了,大家可以到各自学校里找些熟悉的同学,愿意做兼职的,我们提前培训。”保龄球馆在80年代是极端高大上的,这种地方,雇佣大学生做兼职,也能一定程度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格调。

    王国华等人颇为振奋,立刻开始商量了起来。

    杨锐拿了一支保龄球递给刘珊,笑道:“该你了。”

    刘珊笑着接过来,摆了一个不怎么标准的滑步动作,宽松的运动裤顿时紧绷出了曲线。

    “咻……”口哨声应时响起。却是四名二十郎当岁的年轻人,拿着饮料,正好从边上经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