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百一十九章 论文册发完了(第2/2页)

    锐轻笑两声:“我觉得是个好办法,没有多想。”

    “用这种方法的话,你得到哪种突变基因,就要就某种突变基因研究下去了,对吗?”澳大利亚人层层深入。

    杨锐点头:“是这样没错。”

    “还是有一定的可能会研究不下去吧,你会不会诱导了突变基因,但是无法做下去,而选择了其他的突变基因?

    澳大利人一下子问到了关键问题。

    附近的几个人都看向杨锐。

    基因的突变是随机性行为,而被突变的基因却不一定好研究出分子机理。以3年后的技术,还有无数的基因研究不出分子机理,作为一门刚刚开创的方法,澳大利亚人的想法是再正常不过的推理了:

    杨锐一定是诱变了多个突变基因,然后选择了其中最容易研究的,分析了分子机理。

    如果没有第三部分的论文,也就是杨锐写在后半段的论文提要,大家或许不一定会这样想。

    但杨锐都做出分子机理了,那他手里,说不定还掌握着几个突变基因。

    对于刚刚看过论文的领域内专家来说,这可是个不大不小的诱惑了。

    杨锐也意识到了此点,却是含混不清的道:“我的运气比价好,总之,我在基因挑选上没有费神。”

    他当然没费神了,他就是拿到什么突变基因就做了什么突变基因。

    而在别人耳中,这个含义就不同了。因为其他人的注意力都在挑选上了。

    在他们的意识里,杨锐是有挑选余地的。

    换言之,杨锐手里确实还有突变基因。

    随便估计一下自己诱变基因的成本,一名韩国学者立刻操着口音浓重的英语道:“我是汉城大学的崔真重,杨锐先生如果有暇的话,一定请来汉城大学访问,恩,我们会核销您的来访费用的。”

    崔真重对中国颇为熟悉,知道很少有中国人能拒绝这种出国访问的邀请。

    相比之下,澳大利亚人在这方面就缺乏天赋,他生硬的道:“我还会在中国逗留几天,希望能参观杨锐先生的实验室。哦,忘记了自我介绍,哈哈,我的教养呢……恩,我是史蒂芬。阿伯特,昆士兰大学的教授,我们的实验室与全球多个国家都有合作,也希望能与中国的实验室合作。”

    杨锐的眉头动了动,他还真有些感兴趣。8年代是个好时代,尤其是84年的当下,国外各国对中国的态度出气的友好,各行各业都有很多的国外合作机会。

    当然,8年代有资格与国外打交道的,多数是国企或者国家机构,但在科研领域,学者们的自由选择权是非常大的。这段时间也是学者出国潮的开端,许多优秀的学者和科研人员,在种种国际合作中留学海外,或者于脆移民海外

    对杨锐来说,如果能将华锐实验室与国外的某家实验室关联,也确实是不错的选择。

    不过,杨锐并没有草率决定,他笑了笑,道:“我希望大家今天的关注点是我的报告,合作的话,等报告会结束以后,我们再谈。”

    “当然,抱歉,是我太着急了。”澳大利亚人手放在胸口抱歉。

    汉城大学的崔真重也微笑着点头。

    又有几名学者挤了进来,或者拿走论文本子去别处阅读,或者就站在一旁翻阅。

    一本本的论文发出去,杨锐还没怎么样,黄茂却是一下子轻松下来。

    “看来论文能发完了。”黄茂小声用中文说。

    杨锐哑然失笑:“你不会一直都在担心这个吧。”

    “当然要担心了,印了一百多本呢,要是发不完的话,不是全部浪费了?”

    “浪费肯定是不会的,咱们还要再站半个小时呢。”

    黄茂一惊:“怎么还要再站半个小时?”

    “2多页的论文,讲快一点也就半个小时,再留四五十分钟的回答环节就可以了,咱们总共两个小时的时间,当然要再站半个小时,要不然,问答环节的时间太长了,劳心劳力。”

    “但是论文册子都没有了。”

    “没有了是什么意思?”

    “马上就要发完了呀,桌子上的这些是我刚刚拿过来的,没有剩的了。”黄茂一下子着急了。

    杨锐低头一看,桌面上最多还能剩下三十本论文册子,按照现在的速度,要不了十分钟就能发光。

    这当然是好事,100多个论文册子发光,意味着会议厅里也能坐满人,这是很能提高格调的。

    杨锐虽然一直自信满满,但对自己的报告会的上座率也没底。学者听报告和普通人看电影一样,越是大片越容易预测,越是小众的越难预估。

    杨锐既不知名,又没有教授之类的头衔,在这个同时有数个报告会举行的会场里,依旧算是弱势的一方,能不能坐满6人的会场,他还真不敢说。

    不过,如果十分钟就能发完论文,剩下的二十分钟可就浪费了。

    杨锐稍一想,就拉过黄茂,在他耳边道:“你现在去找组委会,就说我们发了100多本论文出去了,让他们给我们换一间大的会议室,再让他们帮我们复印多一些论文。”

    “能行吗?”黄茂觉得国际会议的组委会还是颇高大上的。

    杨锐挥挥手:“能不能行,试了才知。”

    “那我去了,你一个人能应付的过来吗?”

    “这有什么应付不过来的,快去快回。”

    “把人拖住啊。”黄茂生怕人又跑了,挤出人群,飞奔就向办公区去了。

    快上楼的时候回过头来,却见几间会议室外,唯独杨锐的这间围满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