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百八十九章 再选人(第2/3页)

    国际水平的东西来,那就太难了。就同时代的水平来说,巴西的二流实验室,马来西亚的二流实验室,南非的二流实验室,挪威的三流实验室,英国的三流实验室,美国的四流实验室……都比它强。

    没有超卓的硬件条件,或许可以用超卓的软件条件来弥补,但就80年代的中国来说,能不用落后时代20年的课本教课就不错了,能以智力取代先进仪器的研究者,也就是有数的那么几个人,这其中,自然是不包括河东大学的仓教授的。

    杨锐第一次见仓教授,还是平江生物研究所的所长沈平辉居中介绍的,当时是西捷工厂刚刚投产,杨锐做出了超品质的大晶体辅酶Q10,而仓教授重复实验未能成功,想要“探讨交流”未遂。

    杨锐环视一周,暗自评价,就以仓教授实验室目前的实验条件来说,估计重复实验依旧难以成功。

    西捷工厂虽然是个工厂,那也是投资数十万美元的工厂,基础设备比仓教授的实验室好了太多。

    工厂的技术条件比实验室的技术条件还要好,这也是很令人唏嘘的一件事。

    杨锐瞥了一眼姚悦,心想:是该早点把她从这里拉出去了。

    姚悦以为杨锐是在用眼神询问自己,笑笑道:“仓教授马上就来,前段时间,他一直在看有关钾离子通道的论文,估计和你有很多话聊。”

    杨锐哑然:“我不是来找他聊天的,再说了,我上次见他的时候,他不是在做辅酶Q10的重复实验吗?后来你帮我做植物提取法生产辅酶Q10的时候,仓教授好像表现的也挺有兴趣的。”

    “因为做了也不能申请专利,所以就不再做了。”姚悦轻笑道:“不知道是谁,把有关辅酶Q10的专利都给注册了。以前的时候,仓教授都是重复做一些欧美的专利实验,然后在中国申请专利,再拿专利去申请经费。正常情况下,欧美的专利实验都不会在中国申请专利的下,结果辅酶Q10是个例外,仓教授白花了几千块钱的经费,心疼的腰都直不起来了,哪里还会再有兴趣啊。”

    “他难道以为,钾离子通道的专利就没人申请了?”杨锐失笑。

    姚悦摇头道:“钾离子通道是学术论文啊,仓教授就是想要发表一篇重量级的论文,所以才认真研究的……”

    稍停,姚悦捂嘴小声道:“我只告诉你一个人,仓教授是把论文翻译成中文以后,再细细研读的。”

    杨锐不解,问:“为啥要翻译成中文?”

    “因为仓教授认为,你身为一名中国人,发表英文论文,一定会有一些话是难以表达清楚的,所以,他逆向翻译你的论文,希望能猜出你没有表达清楚的部分,然后……”

    “然后?”

    “然后就是一篇好文章了呀。”姚悦吐气如兰,脸颊微红。

    杨锐盯着她看了一会儿,才道:“就是说,仓教授想找出我的论文里,没说清楚的地方,然后发表成自己的论文?而找出没说清楚的地方的办法,是把我的论文的英文版翻译成中文版?”

    “对的。”

    “他就没有想过,我有可能是直接用英文写的论文吗?”后世的研究生都要接触这样的训练,到了研二还不能用英文直接撰写论文的研究生,都属于研究生里的废渣。

    姚悦笑了一下,道:“他教我们写论文,都是先写好中文的,再翻译成英文,怎么会想那些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