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92章 交换论文(第2/3页)

    锐一个下马威的意思,道:“教授,我的论文样刊东一本西一本的,要回去整理一下。”

    “我办公室里有你的,你自己去拿。”唐集中给了汪颖钥匙。

    “行,那我搬过来。”汪颖话里话外,都为了说明自己的论文多。

    唐集中不禁莞尔,点头应了,又道:“杨锐也去搬吧。”

    汪颖没听出来,兴冲冲的出去了。

    说是“搬过来”,实际上,汪颖发表过的论文样刊,用一只手就能抓过来。

    总共5篇文章,全部是中文期刊,但水平各有不同,以80年代学生的水平来说,其实算得上是高端了。

    现在的大学,根本就不要求学生发表外文期刊,除了有外国教育背景的学者,一般人也发表不了外文期刊。往大里说,中国学者的数据老外根本就不予采信,往小里说,中国的某些学者也没有掌握期刊发表的方式。

    这时候的中国人,还相信外国学者和期刊是公正严明的,因为英文水平差的原因,很多时候,中国学者并不会发表普通文章到外国,以免消费人情做麻烦。他们往往是自觉做了一篇厉害的文章,才想着发表到国外,然而,具有突破性的论文往往是富有争议性的论文,一个从未在国外发表过论文的学者,其实与陌生人没有什么区别,这样的学者第一篇论文就想发表“相对论”,又如何能够得到承认。

    所以,在80年代早期,中国人在外国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很少,教授们都在摸索门路,学生们甚至不会考虑这种事情,对汪颖这样的老派人来说,只要能将文章发表在国家级期刊上,他就满足了,国内反正也没有影响因子的考量,好坏评价就只能看期刊社的行政级别了。

    杨锐却是从来没有把外国期刊看的有多神秘,到了后世,别说是研究生了,稍微强悍一点的本科生,都像是买大白菜一样的在外国期刊发表论文,有的期刊,差不都就被中国人给占领了,满篇都是“zhao”“qian”“sun”“li”的署名。

    杨锐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加入其中的,他的首篇论文就是无可辩驳的数据论文,这种东西基本没办法造假,验证也很简单,应用性又不错,无论有没有外国教育背景都不受影响,陈景润能够得到世界声誉,也与数学的客观性有关,它不像是实验需要数据那么麻烦,换成是理论物理学的专家就没有此等轻松愉快了,霍金具有媲美爱因斯坦的权威性,所以用一只指头按出什么来,理论物理学界都能接受,中国理论物理学家若是本土出身的,论文弄不好就被当科幻作品了。

    杨锐能够接二连三的发表论文,还要感谢捷利康的存在,虽然没有直接的支持,但杨锐的论文可以在捷利康的工厂中得到验证,也更容易得到外国期刊的认可。

    也是有了这样的积累,杨锐才敢说向着pcr的方向前进,否则,中间会有无数的困难等着他。

    与杨锐这种用挂的选手不同,汪颖再优秀也是普通水平上的优秀,相对云云众生,他是天才的,相对迷雾重重的科研世界,他却是大众的。

    于是,当汪颖眉飞色舞的回到实验室的时候,见到的就是两张同情混合着震惊的面孔。

    “行了,交换吧。”唐集中没给汪颖思考的时间。

    “这是我的论文,请指教。”赵平川微微弯腰,在汪颖讶然的目光下,双手捧着将两本论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