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32章 千载难逢的机会(第2/3页)

    毕业了?再不问,以后都没机会问了。”

    他这么一说,胥岸青心里顿时流过浓浓的回忆,笑了笑,说:“也不是忌讳,以前热天吃冰棍,肠胃不舒服,所以就不吃了。”

    “哎呀,你肠胃有毛病,不应该吃冰棍的。”

    “高考都结束了,肠胃不舒服又有什么关系。”胥岸青眨眨眼,引来一阵笑声。

    胥岸青仔细的吃完了冰棍。他的肠胃挺好的,不吃冰棍只是为了避免风险,以免影响到学习而已。

    虽然天赋很好,但胥岸青每天的学习时间都超过12个小时,这才是保证第一的不二法门。

    “我回去了。”胥岸青向周围的同学打了个招呼,提着书包,走向路口。

    王成迟疑了一下,追上去道:“老胥,留个联系方式吧。”

    “哦……那我留个电话吧。”胥岸青写了一串数字,交给目瞪口呆的王成。

    “你们家有电话?”王成一惊,转瞬释然:你家都有车,有电话也不奇怪。

    胥岸青从不给人详细说自己家里的情况,现在也是点头,说:“不是我家的车,那是公车。”

    “公车和你家的也一样。算了,你早点回去估分吧,等录取线出来前,我联系你,咱们再聚一聚。”

    “录取线之前?”

    “当然得录取之前了,你想啊,录取信寄过来了,你就是大学生了,到时候再说聚会,没考上的同学哪里有心情。”

    胥岸青“哦”的一声,不愿意多说此事。

    王成哈哈一笑,道:“那就再见了,估分悠着点,别吓坏大家啊。对了,你准备考哪个学校?像你这样成绩的,用不着分数出来,再决定学校吧。”

    “我还没想好学校呢,你呢?你也用不着分数出来再决定学校吧。”

    王成一愣,大笑:“没想到你老胥不声不响的,也会拍马屁呀,厉害,厉害,你进了社会也要了不得啊!到时候,咱们同学就指望你了。”

    “进了社会,谁指望谁还说不上呢。”胥岸青又来了一句。

    王成听的目瞪口呆,竖起大拇指赞道:“没话说了,就你今天说的这个话,以后有要我帮忙的,尽管说说。”

    胥岸青微微抬了抬下巴,再说两句闲话才道别。

    王成望着他的背影,吐了一口气,才回到同学堆里去。

    今天是个轻松的日子,所有人都可以暂时为高考结束高兴一下,不过,也就是今天罢了。

    从10号开始,许多学校都重新召集学生,然后重新再做高考题。

    这是一种较为原始的估分方式,学生们按照自己的回忆,将高考题重做一遍,再由学校老师判分,从而得出他的大致分数。

    相比之下,杨锐的橡皮擦记录显然先进不少,大部分小题都可以记录在橡皮擦上,准确而且节省时间。

    大题记下答案和主要公式的话,也能够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就杨锐自己参加高考的经历来说,采用这种方式,估分与实际分数的差值波动往往在10分以内,应该说是非常准确了。

    不好的地方在于,抄写答案要耗费一些考场上的时间,83年的选择题还很少,填空题却很多,因为,不是每个学生每门课都能完成的拿回答案,除此以外,记答案在橡皮擦上,就不能太早交卷了,否则,很有可能被看作是作弊准备。

    但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准确估分对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