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95章 八级工杨锐(第2/4页)

    ,如果没有相对先进的技术,光是质量一关就过不去,成本也很难控制。

    海处长、弗兰奇和杨锐都清楚,合作是对大家都有利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股份。

    海处长也无心介绍西捷工厂的模式,就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咳嗽一声,说:“我看过杨先生的论文了,也是要用到大量的烟叶的,关于粗制茄尼醇,杨先生有没有新的想法?”

    杨锐微微一笑,说:“粗制茄尼醇,我一点研究都没有。”

    “这样一来,原料仍然是个大问题。”海处长故作为难。

    杨锐知道他想说什么,依旧轻松的说:“没错。”

    “原料以烟叶为主,这种东西,现在还是挺难搞的,我觉得,需要分一些利润出来,给原料企业。”海处长接着又补充了一句:“我们准备从一些大中型卷烟厂收购废烟叶,这样车皮比较容易解决。”

    “哦。”

    “如果提供给原料企业一定的股份和利润的话,咱们就不能继续按照西捷工厂的股份分配模式了,我认为,各家都适当的退让一部分股份,这样如何?”海处长说到此处,是坐直了身体,向所有人说的。

    弗兰奇微笑说:“可以。”

    其他企业的代表也纷纷点头同意,就好像他们已经成为了股东似的。

    杨锐笑笑,说:“你们先定。”

    假如不是提前猜到了弗兰奇的目标,杨锐现在已然被伏击了,应对或许也会频频出错。可他既然猜到了情况,自然就镇定不少,尤其是他确认平江饭店里只有他可能是技术提供者以后,就更淡定了。

    资本说出花来,没有技术也是屁话。

    生物技术是80年代的绝对顶尖技术,门槛比it技术还要高的多,在这片领域,钱是必不可少的,技术却是稀缺的。

    海处长代表的国医外贸有权力有渠道有关系,可没有技术,一样换不来外汇,他有些被杨锐的轻松给唬住了,想了一会,还是担心事情再次演变成上次那样,就没有将原定的股份安排直接抛出,却道:“如果按照西捷工厂模式,现在确定的就是国医外贸,捷利康和杨先生,我们可能还需要一家原料企业,一家生产企业,前者由我们来确定,后者话,杨先生认为哪家比较合适。”

    在场的除了天津系的三家制药厂以外,还有平江本地的两家制药厂,总共五家的代表,听到海处长的话,立刻扭头看向杨锐。

    韩大姐更是热切的望着杨锐,一副恨不得把女儿嫁给他的样子。

    杨锐同样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他们,然后摆摆手道:“我不懂生产的,我就只懂技术。”

    “既然如此,生产企业也由我来安排了。”

    “哦,海处长希望怎么安排?”

    “按照西捷工厂的经验……”

    “我倒是觉得,用不着完全按照西捷工厂的模式。”杨锐打断海处长的话,笑的露出犬齿。

    海处长望着杨锐尖利的牙齿,一个激灵,笑了,说:“杨同学有什么想法,尽可以说明。”

    他的称呼,又变成杨同学了。

    杨锐耸耸肩,却将目光转向国企的代表们,道:“精制茄尼醇的生产,其实不像海处长想的那么复杂,首先一点,新的企业在开始阶段,没有必要生产粗制茄尼醇,所以,咱们用不着退让股份给原料企业。”

    “这不行!”海处长想都不想的拒绝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