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18章 GMP规范(第2/3页)

    简单,但也不是无经验无脑筋的冲上来就能解决的。

    事实上,如果不是杨锐经常跟着导师进出药厂,做各种生产线改良,他也不敢说能将自己的技术工厂化,捷利康亦是看了他发表在《生物化学系统生态》上的论文,才敢开出价钱。

    反而是国内的研究员,很少有机会看国外期刊,现在更是没有看名字的习惯,再加上缺少专业的情报搜集机制,并不会特意去看本国研究者的文章。

    国内目前也无高端制药工厂的概念,80年代的中国药厂连抗生素都做不好,杂质多的令人发指,以至于经常出现治病治死人的内部通报。在这种环境下,懂得建设高端工厂的人也寥寥无几,专家们不相信杨锐会做。

    “英国人也懂捧人啊。”何成来到车间门口,就听一位穿着夹克的男人在那里感慨:“你说,捧这么个年轻人出来,有什么意思?”

    “说不定是合同里规定的?”这位打着西装,有股子平江人的矫气,猜测的方式也很高大上。

    能在80年代知道合同的中国人都不多。

    门口唯一的一位女性研究员笑了两声,道:“合同怎么规定编谎?”

    “就像是广告一样吧。”

    “合同里没有。”站在外圈的一位,面露微笑的挤了进来,说道:“我看了捷利康签的合同全文,里面没有这种内容。”

    虽然不是机密内容,但能看到合同的,似乎也是有点身份的人,否则,国医外贸和西堡肉联厂才懒得给他们看合同呢。

    平江人一听,顿时来了兴趣,道:“那合同里写的是什么?”

    “除了这个制药工厂,国医外贸还牵头搞了一个销售工厂,估计是出口企业。里面是西堡肉联厂,国医外贸,然后一家英国公司和一家香港公司……”

    “这些谁不知道。”平江人打断他,问:“这个杨锐做工厂,是什么条款?”

    “3个月内投产。”

    “三个月?真敢说啊。”平江人叫了出来。

    女研究员也摇头,说:“毕竟是年轻人,现在都有一个月了吧?才建了厂房,再安装仪器,再调试,再试生产,再到投产,等正式请咱们来的时候,三个月哪够,半年还差不多。”

    “最厉害的不是这个。”炫耀合同的研究员有意压低声音,像是说一个秘密似的,道:“按照合同,捷利康要给那家香港公司2万美元的现款,3万美元的仪器,你们猜,仪器是送到哪的?”

    “送到哪?”

    “西堡镇,和工厂用的仪器一批运来的。”这次不算是纯粹的炫耀了,多少是有点推测的。

    在场的几个人都呆住了,夹克男人瞪大眼睛道:“你的意思是说,捷利康送了3万美元的仪器给杨锐?”

    “要不就是借了3万美元的仪器,否则说不通,对不对?杨锐这么卖力,说不定就是捷利康答应了送仪器或者借仪器。”炫耀男的推测不算准确,却也接近了其中的一部分。

    其他人险些收不住口水流到地上,3万美元的仪器,比一家正经研究所一年的经费都多。要是算纯粹的采购经费的话,快顶得上一家研究院了。

    “去看看,我们去帮忙。”女研究员忍不住了,直着腰就往车间里闯。

    其他人也跟着往里进,嘴里说:“我们是来帮忙的。”

    何成与曹宝明等人不管那么多,也连忙跟了上去,要求进入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