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九十章 跨一步(第2/3页)

    做实验助手就好了。”

    “那行,咱们一步步的来,你也记一下,咱们一会还得测其他产品的含量呢。”杨锐写的就是提高产量的论文,不测含量又怎么行。

    蒋德说不出反驳的话,默默的点头应了。

    他原本以为自己比杨锐大好几岁,应该很容易就把他操纵在股掌间了,却没料到杨锐进入实验室以后,爆出了强大的气场。

    要说数量不少的仪器,在蒋德眼里最多也就是琳琅满目罢了,毕竟除了紫外分光光度计和机械分析天平以外,仪器都显的比较粗糙。然而,杨锐准备实验和分配工作的这种态度,却让蒋德回忆起了自己的大学时光。

    你遇到一个学术水平和实验熟悉程度全面都比自己高的实验指导,除了乖乖听命,又能怎么样?

    杨锐动作缓慢而标准,差不多用了半个小时,他才操作完成了一半的步骤。

    这时候,众人的新鲜感早就过去了,眼看着杨锐摇瓶子,只觉得烦闷非常。

    一名干部不由的问道:“杨同学,还要多长时间?”

    “总得好几个小时吧。”杨锐穿着白大褂,头也不回的道。

    干部踟躇着,道:“要不然,咱们先去参观学校的其他设施,回来再看结果?杨同学,3个小时能做完吗?”

    “最少要6个小时。”杨锐巴不得他们等不住快走呢。6个小时以后,这些吃了晚饭喝饱了酒的干部,能睁开眼睛看人就不错了,还看什么实验。

    不等其他人表态,丁亚琴弯着眉眼笑道:“六个小时也没关系,给我一杯茶就行了,你们先去参观吧。”

    巴掌大的学校,哪里能参观六个小时。

    看丁亚琴要留下来,蒋德突然动力十足,似乎觉得自己和北京来的美女之间的联系都变的紧密了。

    杨锐却是暗自皱眉。凡是做生物专业的,要做的就是三件事,放火防毒防记者。

    因为生物专业实在是太特殊了。搞物理的做原子弹,联络外星人,还做更恐怖的粒子加速器,一副我不怕地球毁灭的架势,媒体偶尔调侃两句,普通人其实根本不关心,最多也就是反对一下家门前的核电厂。

    做生物的就不一样了,克隆是多伟大的成就,结果天天被人口诛笔伐,一些高中生物都考不到50分的阿豆也可以大谈人体胚胎和细胞核……要是没有媒体的推波助澜,哪里有这些破事。

    78年开始的人体试管婴儿也饱受争议,无数人挥起伦理道德的标杆,在媒体的配合下肆意攻击,,研究者直到2010年方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而在此之前,全球已有500万对夫妇得到了圆满家庭。

    杨锐很怀疑丁亚琴有粉转黑的趋势。

    转载一篇《河东教育报》的通讯,用得着盯着自己做6个小时的实验吗?现在已经做了3个小时,加起来就是9个小时,在狭小难通风的普通实验室里,这可绝对不舒服,而且没有必要。

    该拍的照片都拍了,几百字的转载通讯,也不需要修改什么。

    莫非是长途而来,心有不甘?

    写一篇黑文,肯定是比写红文,更有针对性,也更容易轰动了。

    要是换一个四五十岁的稳重记者,杨锐大约会往好处想,可看看丁亚琴20出头,一副优越感十足的模样,她还真不敢肯定。

    或许,全国性的大报不会轻易刊登黑文,可这种事儿谁说的清楚。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