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72章 有资历了(第2/3页)

    的国内期刊。

    82年的时候,许多后世出名的期刊尚未创刊,《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却是五十年代就有的老牌子,杨锐也在西堡肉联厂的阅读室看到过。

    到了厂子,报了大舅的名字,杨锐就进了西堡肉联厂的地盘。

    比起纺织厂之类的国企,肉联厂的待遇虽好,环境却是怎么都好不起来的。屠宰车间本身就是污染源,厂内还圈着上千只的活猪等待宰杀,各种气味混合,实在让人提不起停留的心情。

    杨锐快步去到厂办的阅读室,还是顶着大舅的名头,好容易才拿到新一期的《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这是一本不满200页的期刊,封面是彩色的,打开以后,就见几页的广告,也都是彩色的。

    和后世的广告不同,这时候的广告都很朴实,就是说明自己厂有什么产品,然后欢迎全国各单位前来购买。

    杨锐粗略的扫过,快速向后翻页。

    差不多到了四分之三处,《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重新测定辅酶q10的吸收系数》的标题列入杨锐眼中。

    标题下方,是著作者信息:河东省西堡中学杨锐。

    “总算是有资历了。”杨锐大松了一口气。

    这样子,以后就算向国外期刊投稿,也不至于没有说话的资格。

    尽管论文是个很讲究内容的东西,可名头一样是不能少,尤其是一些比较牛的期刊,其初审编辑往往就具有很大的权力,拒绝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譬如“最近的文章太多”都能堂而皇之的列入其中。然而,被初审编辑直接拒绝,连送审机会都不给的,多数是在校学生和普通讲师,而在专业领域内有了名气的专家教授,往往会得到不一样的待遇。

    事实上,到了大牛的程度,往往用几个小时写一片文献综述,都可以很容易的发表出来。

    一些学生写的论文不能发表,而挂导师的名字就能发表,其道理也在于此。

    既然来了,杨锐就不准备太早回去,拿了两本期刊,默默坐在椅子上阅读。

    此时的期刊纸张却是不错,因为订阅量比后世的期刊还要高,做的很有些杂志的味道。

    在杨锐眼里,手里的期刊有一半的内容算得上是通俗易懂,某几篇文章还算得上“有趣”。

    “有趣”不仅是对小说的最高评价,也是对学术期刊的最高评价。

    像是化学界最高端的期刊jacs,发表在这上面的文章,除了科学质量和结论重要以外,有趣就是最重要的指标。因为只有吸引到了更多的科研工作者,让他们对该期刊的论文选题有了兴趣,高端期刊才有了存在的价值。

    如国内期刊那样,除了自己以外没人再看的,写的再好又有什么意义。没有读者的文字,是世上最没有价值的东西——除了评职称。

    读文献的时间过的很快。

    等杨锐准备离开的时候,身后的人都换了几拨了。

    新来的是两个毛毛糙糙的年轻人,一人搬了半人高的期刊,一本本的翻下去,另一人摊开个笔记本,焦躁的问:“人家能把怎么做的法子都写在这上面?

    “能走多少算多少,总比一点都没好吧。”

    “最后做不出来,还不是要买外国人的?”

    “那你说咋办。”翻书的年轻人心里憋着气,啪的一声将拍了桌子。

    被他们一吵,杨锐看不下去书了,起来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