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70章 成绩(第2/3页)

    有大的好处,就是打个折,那也比原价高不是?

    杨锐摆出认真的诚恳的模样,说:“校长,您给我一个教室,挑选几名老师,重新分班,再让我从校外找几名老师,我保证给您十个大学生。”

    他提了一串的要求,反而让赵丹年的眼神有些变化,问:“你想找哪里的老师?”

    “县一中南湖一中,平矿一中,厉害的老师肯来,咱们就要,您说对不对?”不管是哪个时代,一中的教学质量还是比较不错的,再怎么说,领导的孩子总要有个地方读书吧。

    当然,80年代是人才难得,县一中南湖一中虽然有好老师,也不都是好老师,还需要挑拣一番。

    但不管从哪个方向来看,找一些新的老师来帮忙,总好过现在的死水一潭。

    赵丹年眯着眼,问:“优秀的老师当然好,你怎么让人家来咱们学校?”

    “我考虑着,就请他们有空的时候,给咱们上点课就行了,也不用全程盯着,平时还是要请咱们自己的老师来的,这就和补习差不多,另外,锐学组可以准备一笔补课费。”杨锐绕了个弯子,说的却明白了。

    赵丹年想了一会,道:“也是一个可行的办法,不过,十个大学生?”

    “只多不少。”

    “唔……就这么分出来,用什么名义?别人问,为什么就是你学习小组的人分出来了,你怎么回答?”

    这是要同意了,卢老师诧异的嘴都张裂了。

    竟然真的分了一个班出来?

    杨锐暗自松了一口气,道:“就说是试验新的教学方法怎么样?咱们确实有许多的创新的学习方法啊,比如说……题海战术。”

    “题海战术……嗯,也算是一个理由。”赵丹年还真的知道,锐学组的学生比其他学生做的题要多十倍以上。

    如果是多个一两倍,这是找来的题多,或许还是学生们羡慕的事,可要是多个十倍,那一天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做题了。

    做题做到想吐,肯定是不幸福的。

    所以,锐学组以外的学生,没人能坚持照做。这不光是找题的问题了,还有人的忍受力的问题。

    要是无人逼迫,正常人是不可能做题做到极限,然后再突破极限继续做的。

    赵丹年摸摸下巴,决定道:“那就这样,你自己去联系老师,教室的事,我来想办法。”

    杨锐讶然:“您都不需要我保证点什么?”

    “你能保证什么?谁都没法保证有10个学生上大学,不过,只要有这个机会,就值得试一试。”赵丹年一如既往的果断。

    杨锐连忙表示感谢。

    赵丹年不置可否,又对卢老师道:“分班以前,组织一次考试。”

    转过头来,赵丹年再对杨锐道:“具体怎么分班,成绩要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

    杨锐点了点头,没当回事。

    校长是想把新分出来的班当作快班来做,这与杨锐的想法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杨锐非常自信,锐学组成员的成绩,一定会遥遥领先。

    先进的学习方法和大量的练习,绝对是超出同时代水平的。还有他综合数十年的高考教育经验,所浓缩成的课程,都不是西堡中学的学生们所能企及的。

    最关键的还有接近两个月的训练。

    锐学组刚成立的时候,普通学生和锐学组的差距还不大,可经过这两个月的题海战术,这差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