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36章 奖学金(第2/3页)

    据,完善证据链,下午开始看锐学组的账目,又检查锐学组成员的作业,到了晚自习的时候才占据了教室,开始统一讲题。

    作业可以被检查,是锐学组50多名成员目前仅有的直接好处,杨锐虽然不会一道道的批改下去,但还是会着重查验某些学生的某些题目,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进而单独辅导或有的放矢的讲课。

    当然,讲课就不管是不是锐学组成员了,任何人都可以旁听,而这些旁听生,通常也就是入组积极分子。

    杨锐做补习老师的最后两年,既上过一对一的补习课,也上过两百多人的大课,掌控课堂的能力极强。

    相对80年代的教学方式,他怎么做都是新鲜的。80年代是一张白纸的年代,师范的老教授知识结构陈旧,还在用五六十年代的俄式教学法教导新生的师范生,没有接受过系统师范教育的老师更多,接受了也没什么用,因为教材和考试大纲的更新比他们学的还快。

    在明年高考是哪几门科目都不能确定的年代里,创新的教学方式有的是,有用的教学方式就不一定了。

    这样做了三天,杨锐离开时落下的功课算是补上了。

    而学生和老师们,对罐头的好奇也到了顶点。

    光给看不给吃,谁受得了?

    就连胡燕山都被学校的气氛感染,跑去山下,自己买了两个罐头回来,蹲在宿舍里给吃了个一干二净。

    这时候,杨锐方才召集锐学组,开始印刷两套新的试卷。

    令人惊讶的是,两套试卷竟然分别是初中和高中的全系列试卷,有数理化,语文英语和生物六门。

    负责安排油印的黄仁同学接到卷子就晕了,看杨锐的表情像是看神一样。普通人抄写这些卷子都要好长时间吧,还是跨四个年纪的六门功课?

    还有前两天用来抢占市场的锐学组秘卷,加在一起,杨锐不眠不休的出卷子,时间也不够吧。

    黄仁忍不住问:“这些卷子都要印出去卖吗?不会有人找上来吧。”

    霍老四因为盗版被抓了,他莫名的感同身受了。

    杨锐莞尔:“不卖,你按照咱们学校学生的数量来印,多印10%吧。”

    “初中的套卷就按照初中的学生人数印?”

    “对,拿给他们考试用的,所以要注意保密,嗯,全部交给锐学组的前10名来刻。”

    “那会耽搁他们复习吧。”黄仁有点不确定的道。

    杨锐笑了:“咱们锐学组又不是靠堆时间堆出来的,一天学10个小时还学不出来的学生,学再久也没意义。你去分配工作吧,有人不愿意,你要说明原因,实在不愿意,就报告给我。”

    在杨锐的概念里,他的锐学组应该有两种人,一种是愿意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终生的,一种是愿意结成利益同盟奋斗终身的。

    不管选哪一种,他都不需要书呆子。

    锐学组的资源也不应该浪费在他们身上,尤其是自己都考不出来书呆子,怕是只能称作呆子了。

    油印的设备齐全的情况下,几百份的卷子只要一天就印了出来。

    锐学组秘卷每天要销满500套的,也只要4个小时的油印时间。

    杨锐检查了试卷以后,中午时分,直奔食堂。

    几百名学生在校内吃饭,2000斤白面很快就没影了,倒是五十斤荤油用的很省,大师傅都是用来炒素菜,味道又好,用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