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4章 厚积薄发(第2/3页)

    表,估计也是他多年以来的积累,所谓厚积薄发是不是?人家这么多年没有放弃学习,没有放弃教育工作,那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给这位同志一个交代。”

    他显然是将杨锐,看成是运动期间,坚持奋斗和学习的知识分子了。

    别看运动结束了好几年,但写成文字的东西,经历了那个年代的人,还都非常的小心。

    沉静几年的时间才探出脑袋的知识分子,比比皆是。不是每个人都有一根粗神经,听到改革的号角就欢呼雀跃了。

    老冯亦是被打倒又重新站起来的人,对“杨锐”这种人分外的同情,很认真的问道:“他现在是什么编制?有没有职务?”

    赵丹年仍处于震惊中,喃喃道:“没编制。”

    “没编制?还是个代课教师?那你还不放人?真胡闹!”老冯的声音提高了,站了起来,快走了两步,又一挥手,缓声道:“也不怪你,这些年下去的同志很多,要重新安排的工作也很重。你看这样如何,编制我来想办法,你先把人给我送来,别再耽搁了,让这么优秀的人才虚度青春,是我们的失误,也是国家的损失……”

    赵丹年的免疫力极强,未答反问:“这些都是杨锐一个人写的?”

    “都是一个作者署名的……以中学教育研究居多吧,方面也有一点,主要是科普和科幻。”老冯没有仔细看《科学画报》一类的杂志,《中学生导报》等期刊带有学术性质,理应更受重视。

    赵丹年不能置信的读了几篇短小的文章,又仔细看了上面的署名,久久没有说话。

    老冯再三催促。

    赵丹年这才缓缓说道:“杨锐,我知道一个,但不是我们学校的老师。”

    “什么意思?他署名署错了还是怎么的?”

    “你没明白我的意思,如果你说的杨锐是我知道的杨锐的话,他不是我们学校的老师,但可能是学生。”赵丹年一口气说了出来。如果不是被逼的这么紧,他至少要回学校确认了以后,才会承认杨锐是本校学生的事实。

    老冯揉了揉耳朵,重复道:“学生?多大年纪的学生?”

    “十岁吧,回炉班的学生。”赵丹年回想了一下与杨锐的聊天,又道:“也许二十一二岁,要是上学早的话。”

    “你确定?”

    “这我怎么确定。”赵丹年半躺在沙发上,一副管不了的表情,道:“反正,我们西堡中学就一个杨锐。”

    老冯这下也不能确定了,疑惑的道:“莫非……真的弄错了?”

    赵丹年不自然的摸摸鼻子,装模作样的喝茶。

    老冯和他认识的久了,一看这家伙的样子,立马醒悟过来:“你还有话没说?”

    “说了。”

    “那就再说一遍。”

    “你这老货!”赵丹年一股子赤卫队的架势。

    老冯不为所动,催促更甚。

    赵丹年方道:“你还记得我进来的时候问你,省里有没有出新的内部习题或者资料?”

    “嗯?我答了啊,大家现在都忙着准备新教科书的配套呢,哪有时间出老教材的习题。”老冯说的是今年新出的教科书,它将陪伴80后很长时间。

    “不是老教材的配套,是……怎么说呢,是一整套新东西……”赵丹年摇摇头,道:“我给你说这个的意思是,它是杨锐做的。”

    老冯不理解了:“这又是哪个杨锐?”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