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三五八章 可能性(第2/5页)

    朱厚照的委命其实无济于事。

    但现在谢迁对沈溪抱有很深的成见,显然不会给予这个便利,沈溪又没有在皇帝面前推辞任命,使得他要么硬着头皮履职吏部尚书,要么就跟现在这样继续拖下去。

    梁储道:“之厚近来并未闲着,听说接待番邦使节的事情也是由他来负责,他一直在调遣礼部和鸿胪寺的人做事,他虽滞留府中,对于朝事却并未懈怠,兵部如今也运转正常。”

    “这很正常!”

    谢迁直接拿出自己的观点来:“朝中少一两个尚书,其实无关紧要,只要侍郎、郎中等属官能顶上来,按部就班处理好政务即可!”

    梁储不由苦笑,暗忖:“朝中有事不靠尚书,却要靠侍郎、郎中,大概只有当下才会出现这样的怪事。”

    “谢阁老跟之厚都不入朝理政,就这么僵持下去,算怎么回事?”

    梁储又跟谢迁说了一些朝中事务,便告辞了。

    临走时,谢迁交待:“不管之厚是否能力出众,都不能乱了朝廷规矩,谁想让他兼两部尚书,谁就是跟大明体制作对!把话传出去,便说是老夫说的!”

    ……

    ……

    谢迁没法说服沈溪,便想从舆论上施压。

    营救下狱言官,沈溪是出了力,但这无法换得谢迁的宽宥,甚至在此事过后还更加气恼。

    这是正统文官跟新兴文官之间的矛盾。

    对旁人来说,这问题如同一个死结,得不到谢迁的支持,沈溪就永远没法按照正统方式接任吏部尚书,文官集团也不认可他。

    但作为当事人,沈溪对此却态度淡然,这件事对他没有造成太大的困扰。

    看起来兵部和吏部的事情都被耽搁了,但其实上并非如此。

    在家养病这几天,他在筹划一件事,乃是涉及提拔谁来出任吏部右侍郎。

    兵部两位侍郎,陆完和王敞能够把事情处理得很好,基本上不需要他来操心。

    而吏部则因前任尚书何鉴老迈,以及右侍郎长久空缺而有所懈怠,光靠一个左侍郎孙交,已无法把全国官员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完成,沈溪琢磨得尽快把右侍郎这个官缺补上,他的想法是进补一个他亲手提拔起来的官员到这个位子。

    也就是要用自己人。

    既为吏部尚书,若整个衙门没一个自己的亲信,那等于说行事要受人钳制,下达的命令也无法及时高效地推行下去。

    但想找到满意的人选,有些困难。

    思来想去,跟他相熟的人中,并没有合适的对象,数来数去也就大理寺卿张纶、兵部右侍郎王敞适合,虽然王敞做事古板,但总归能做实事,至于张纶,则跟沈溪的关系不是那么亲密。

    因为这二人本就为正三品京官,就算左迁更为清贵的吏部右侍郎,也只能算是平级调动,属于沈溪能力范围内的事情。

    沈溪想过调胡琏或者王守仁回来,但二人资历不足,且不熟悉吏部事务,提拔起来很困难。

    问题一时间得不到解决,沈溪并没有纠缠不放,开始把注意力放到迎接番邦使节上,而其中以来访的佛郎机使节最让他上心。

    之前一年时间,朝廷跟佛郎机人做买卖,佛郎机人利用从美洲开采来的白银,从大明买走丝绸、茶叶、瓷器等东西,为大明提供了足够的军费,完成对鞑靼一战。涉及接下来的远洋贸易,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