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72章 证据到手(第2/3页)

    还有些新,看样子应该做出来不久,翻开羊皮纸本子,上面有文字记载,但赵子良不认识拉丁文,想了想将小本子藏在怀里。将弄乱的房间快速收拾了一番还原之后离开了。

    “去,把使节馆内懂拂菻文的通译找来!”赵子良翻看着本子对一个扈从吩咐道。

    很快就有一个文官一样的中年人被扈从带了进来,中年人向赵子良拱手道:“不知将军叫下官过来有何事吩咐?”

    赵子良问道:“你懂拂菻文?”

    “将军,下官不说精通,只能说是略懂”

    这是谦虚之词,赵子良笑了笑,招呼着中年通译坐下,将手中的羊皮纸本子递过去说道:“你给本将军翻译一下!”

    “好!”

    中年人通译答应一声就接过羊皮纸本子翻开第一页,略微看了一下就开始翻译:“十一月十二日,天气晴朗!我们使团一行人经过长达八个月的长途跋涉、经历艰难险阻、经历九死一生终于抵达了唐国的都城——长安。使团在君士坦丁堡出发时有一百二十八人,抵达长安时只有三十九人了,其他人全部死在了途中,多数是死在阿拉伯人管辖的境内,该死的阿拉伯人,实在是太残暴了······”。

    “长安,这是一个举世皆知的名字,我的上帝啊,它的城墙竟然高达三十多米,我站在它的城门下,简直如蝼蚁一般,这是我所见过的最高的城墙,我想这样高大结实的城墙对于进攻的敌人来说,绝对是一个可怕的噩梦,我一直认为罗马的建筑技术领先于世界,却没想到在东方竟然能看到如此高大坚固的城墙,于是我知道我错了,唐人的建造技术不输于罗马,在长安城门口的那一刻,我竟然很不争气的跪了······”。

    “罗马帝国总是不停地向世人宣扬它的伟大,唯恐世人不知,而大唐帝国或许是不知道它自己的伟大,或许是它根本不屑于向世人宣扬,因为它本身就是伟大的,无需宣扬和展示,世人皆知······”。

    “十二月八日,我和使团团长郝马尔大人在华清宫见到了大唐帝国的皇帝——李隆基,他给我的感觉是英明和睿智,尽管他的年龄已经有些大了,但他看上去有点也不老!他请我和赫马尔大人喝茶,茶香扑鼻,这比商人卖到君士坦丁堡的茶叶香多了·······”

    “十二月十二日,大唐皇帝李隆基派人请我和赫马尔大人进皇宫,与我们交谈,询问我们关于拜占庭帝国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看上去皇帝有些不开心。

    我们进入皇宫的时候,看到一个穿着修行者服饰的美丽女子哭着从华清宫跑出来,不知皇帝的不高兴是否与这个修女有关······”。

    听到这个,赵子良心中一动。修行女?不会是杨玉环吧?杨玉环和李瑁不说要回封地去的吗?怎么还没有去?

    不等赵子良继续想下去,只听见那中年通译又继续翻译:“十二月二十一日,事情进展得很不顺利,唐人对我戒备太深,加上语言不通。难以沟通,看来我得学习华语了······”。

    除了这两篇,还有几篇日记有点意思之外,赵子良对其他内容都不感兴趣。很显然,这是伽罗林抵达长安之后写的日记,翻译过来的语句通俗易懂。据他所知,这伽罗林应该是东罗马帝国使团的武官,也是副使,他的事情不多,完全有很多时间进行情报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