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85章 稷下学宫(第2/3页)

     “还要感谢将军能为这些孩子们考虑!”一起随行的何思源也不由大为感叹。先锋军的情况,他是了解的。正处在曰寇围困之中,地盘上民生还很艰难,正是到处用钱的时候,但这个孟将军却是一把就划出了三百万专款给他这个新成立的齐鲁抗曰特区特区教育长,用于强制推行了三年初小义务教育。这比韩复榘时候的扶持还要大。

    为了孩子们都有书读,课本费等学杂费用全部都免除了。三年义务是完全的三年免费,这也使得家长们都放下了心。不花钱有书念,谁会不支持?更何况,孟享还提出了,所有的孩子中午都会有一顿免费的午餐。

    虽然只是口味有些单一的营养餐,但绝对管饱,却是让孩子们对此大感兴趣。这年头吃饱饭就是幸福,昨天报到时候的学校的午餐供应,直接把基地的供应全部包圆了。要不是老师注意,有的孩子几乎都要被撑死。为此,特地对数量进行了控制,不再是无限制的供应了。但这些营养餐提供的营养足以让孩子们不会太缺乏营养。只要有一顿饱饭,这些弱小的孩子就不会被残酷的社会过早淘汰。

    “你们以后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孟享最后向孩子叮嘱道。他无意中又剽窃了一句,只是当时说顺嘴了而已。但旁边的何思源感觉这句话不错,回去后就把那八个字写好,送到了那所学校去。在此之后不久,这句话也就迅速在各个小学流传开来。

    小学参观完后,要绕道去附近唯一的中学,时间已经不够了,孟享遗憾的没有去中学参观。两所高中,三所初中只是开始,以后随着基地的不断建设,争取每个乡镇都会有一所中学。

    汽车稳稳的停到了牛山的脚下,此时这座曾经以童山濯濯而著称的小山上已经建起了十几座三四层的各式各样的建筑。新的稷下学宫没有在原址上建立,而是挪到了这里。

    “这就是稷下学宫了!”孟享感慨的说道。

    当初,这个名字也是他的提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稷下学宫可以算是世界上第一所大学了。在其兴盛时期,曾经汇集了当时的贤能之士多达千人。要知道那个时候天底下学者一共才多少人啊?

    在当时,凡是到稷下学宫的学者,无论他的学术派别、思想观点、政治倾向,还是国别、年龄、资历等如何,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从而使稷下学宫成了那个时代最耀眼的思想中心。这些学者们互相争辩、诘难、吸收,这才有了百家争鸣的说法。

    然而在时间的消磨中,曾经的诸子百家自由辩论,竞相争鸣的场景,已经慢慢湮没在历史长河中了。若不是他后世在附近游览,还不知道那个看上去就像是一块墓碑的石头就是曾经的稷下学宫的遗址标志。

    “想我堂堂华夏文明传古数千年,今朝却是要从头学起西方文明,难道华夏本土文明就不能复兴吗?”唐药师曾经的一声低叹,让孟享猛然惊觉。想到后世网上的诸多言论,他才有了建设稷下学宫的想法,不是为了这个世界第一的牌子,而仅仅是为了一种文明的延续,立下百家争鸣的自由学风。

    “很抱歉,让诸位久等了!”一下车,孟享就看到了蔡元培等人等在那里,连忙疾步走过去打招呼。一些文人的自命清高使得轻易不能得罪他们,一有失礼之处,就要被那些小心眼的人骂一辈子,甚至流传百世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