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百二十四章 南京保卫战(二)(第2/2页)

    刻,周明洋并不知道旅长已经带着预备队增援上来,他已经冲到了离敌人炮兵阵地仅一百米的一颗树下隐蔽着。只见他拧开手榴弹盖子,又望望那正在朝我方阵地喷涂着一条条火舌的十二门野炮,连忙对身边的士兵说道:“每三人包打一门炮,其他的人打炮兵阵地上的步兵,上!”

    “上!”士兵们异口同声的一吼,越深向着敌炮兵阵地猛冲。

    “打!”一排手榴弹投进了曰军的炮位里,顿时就有几门大炮哑了。第炮兵一律配有轻武器,他们一看炮兵阵地遭到攻击,就知道是华夏军人冲近了,忙抓起背上上轻武器就打。

    周明洋看到一名曰军机枪手借助大炮做掩护正拼命对我冲锋部队扫射,周明洋毫不犹豫的半跪下来一个点射,机枪立刻哑了。他起身刚要冲锋,“哒哒哒”机枪在炮位上又响了起来。这时他才明白狡猾的曰军刚才并没有中弹,二十立即变换了射击位置。

    “方桐旗!”

    “团座,我在!”

    “你马上把敌人机枪手打掉,快!”

    方桐旗是位神枪手,原始山西阳泉的猎户,今年已经四十五岁了。八十三军路过山西时,他死活要跟着部队上前线打鬼子。部队的长官看他年纪大了劝其安居乐业,他气愤的跑到团部大闹:“鬼子都打到家门口了,还安居什么,长官你不同意我当兵吃粮,我今天我就死在你们面前!”说完他真的拔出匕首对着脖子。

    终于,周明洋破例收下了这位老头兵,方桐旗放下猎枪,带着两条猎犬参加了部队,因射击技术过硬,他在战场上都是在远距离用步枪专门打死曰军机枪手和军官。

    方桐旗看了看情况后对周明洋说:“团座,这个家伙头戴着钢盔,身子全在炮位的钢板里,很难射中。”

    “难也要上,我们的兄弟都被他们压得透不过气来了。”周明洋焦急的说道。

    望着团长焦急的神情,又看看曰军两挺机枪同时压制着我军冲锋部队,显然他们是在为他们的增援部队争取时间。方桐旗不能再多虑了,反手轻轻扶住在身边那条心爱的黄色猎犬,这支正前方的曰军机枪,做了个绕行的手势说:“这样绕过去,跳上去要他的后脖子,要后脖子。”

    训练得比人还机敏的猎犬“汪”了一声,就如同一支利箭绕行飞向曰军的机枪阵地。

    这时,两名曰军头戴钢盔只管射击的,四名弹药手分别在为两挺九二式机枪上弹夹压子弹,根本不知道后面有动作。当略欠扑上一个机枪手咬住他的脖子时,机枪一停,,弹药手发愣的刹那间,周明洋和方桐旗同时跃进了敌人阵地。周明洋一进入阵地,就看见曰军机枪手伏在炮弹壳上嘶叫,两名弹药手正跟猎犬厮打。

    “方桐旗,快点射!”周明洋大声呼喊。

    方桐旗举枪两个点射击毙两名曰军弹药手,然而另一名曰军机枪手立刻就调转枪口对准了方桐旗就扫。方桐旗中弹倒下了,周明洋就地一滚,进了一个炮兵挖的掩体,突然听到曰军机枪停止了,忙抬头一看,方桐旗的猎犬已经扑上去咬住了曰军机枪手的手臂。机会难得,周明洋举起中正式步枪举枪就射,军长的训令在他这里得到了实施:狠狠的打击敌人。但是曰军被歼灭后,猎犬也被曰军弹药手打死了。

    干掉了曰军的弹药手,周明洋觉得自己右腿动了一下,扭头一看原来是几名士兵冲了过来。

    “团座,鬼子反扑上来了。”

    “在哪?”

    “正面,正面鬼子的步兵来了一大片。”

    周明洋一看,原来是身穿黄色军服的曰军象蝗虫般涌了上来。

    “快,快撤回阵地!”周明洋赶紧下达命令。

    “原地守住,不许后撤,充分利用敌军工事打击敌人!”背后的声音更加大了。

    “旅座,您怎么来了?”周明洋惊喜的跳了起来,“你怎么能擅自放弃阵地出击呢?你不知道鬼子的会趁机占领你们的阵地吗?”黄世途沉着脸训道。

    “旅座,鬼子的炮兵太混蛋了,我”

    “哼,以后再跟你算账,你现在马上命令会打炮的弟兄平射鬼子的步兵,快!”黄世途大声命令道。

    “快,会使炮的赶紧上炮位,平射鬼子步兵,快”

    还没有被炸毁的七门野战炮向曰军反击了,然而,周明洋并没有发现大批的曰军步兵在九辆九五式轻型坦克的掩护下向他们所在的方向冲了过来。

    当周明洋正陷入苦战时,留守在阵地上的作战参谋谈立鼎也在指挥着部队抵御曰军第九步兵联队的进攻。阵地上才三百多人的兵力是很难抵御第九联队四千多人的攻势和火力的,在曰军凶猛的炮火和机枪掩护下,曰军以三人为一组,正在快速的向谈立鼎的阵地逼近。

    谈立鼎正在抱着一挺捷克式机枪扫射时,旁边的一名士兵大声喊道:“谈参谋,鬼子上来了。”

    谈立鼎循声望去,大吃一惊,曰军已经突破了我火力封锁线进入了战壕,有个家伙正在和一旁的机枪手张大力报成一团在战壕中翻滚,远处的战后又涌进来了三十多名曰军。

    “赶紧把敌人压下去!”谈立鼎吼叫一声。

    身边的士兵们立刻从后背抽出了大刀片,大声的吼叫着扑了过去,一场血战还将继续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