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一章 军权在握(第2/3页)

    她们两母女不死,天下不宁!”

    七天之后,庆祝一事终于结束,武则天召集群臣,准备升赏有功将士。

    这天,朝廷里济济一堂,凡在京官员,不论大小都来了。虽然不是朔望大朝会,但是,如此盛事,谁能不来呢?

    武则天接受群臣的朝见后,缓缓开口,道:“此次北征,取得天大的胜利,朕心甚慰!朕心甚慰!庆功之事已经完毕,然而,还未升赏有功将士,今日朕就升赏之。”

    “陛下英明!”群臣齐声赞颂。

    “王孝杰指挥有方,调度得宜,这是能有此大胜的原委。王孝杰封国公,兼领兵部尚书。”武则天第一个要封赏的就是王孝杰了。

    王孝杰是这一战的统帅,他指挥有方,调度得宜,这是此战能胜的重要原因,升赏他谁也没有话说。

    国公,是唐朝仅次于亲王的高爵。至于亲王,非皇亲国戚不能被封赏,是以,国公已经是最高的爵位了,就是李靖这样的盖世名将,也是被封为国公。

    王孝杰被封为国公,已经达到了人生的顶点。对于此事,没人有异议,都认为应该。

    兵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位高权重,主管军队的调度、训练等一系烈事务。王孝杰这员名将任兵部尚书,那是非常英明的决断。

    只是,王孝杰此时不在洛阳,而是在漠北,对于兵部尚书,他只能是兼领了。

    “三郎随军出战,立下大功,朕要好好赏你。”武则天脸上泛着笑容,冲李隆基问道:“三郎,你要甚赏?”

    刷!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落在李隆基身上,个个眼睛瞪得滚圆,生怕错过一个细节。

    李隆基这次很露脸,立下首功,可以这样说,要不是李隆基就不会有如此大功,武则天要重赏他这在情理中,也是应该的。

    只是,李隆基得到何种赏赐干系甚大,关系到立太子一事。若是李隆基手中的权力足够大,势力够大,就能左右立太子一事。

    这可是大事,谁能不紧张?

    李旦、李显、太平公主不住冲李隆基打眼色,意思是要他要个大官。唯有这样,李氏的份量就会更重,就能让武则天立李氏为太子。

    李旦和李显都当过皇帝,都有资格当太子。太平公主虽然没有这么多的有利条件,但她足智多谋,很有名望,她也想当太子。

    但是,这都得建立在武则天立李氏为太子的基础上。若是武则天立武氏为太子,就没有他们的事了。是以,此时此刻,他们盼望李隆基要个大官,掌握更大的权力。

    武三思和武承嗣二人也是眼睛瞪圆,一脸的紧张,打量着李隆基。

    他们很怕李隆基要大官,那样的话,李氏的势力就会大涨,武氏就会势弱,他们当上太子的可能性就更低了。

    狄仁杰、张柬之、宋璟这些重臣冲李隆基微微颔首,也是要李隆基趁此难得的良机,要个大官。

    “祖母,你说哪儿的话呀。”李隆基却是摇头,道:“孙儿这次上战场,是代祖母上战场,是代祖母打的,这都是祖母的功劳,孙儿一点儿功劳也没有。”

    “哎!”李旦、李显、太平公主他们暗叹一声。

    这个李隆基,如此千载难逢的机会,他竟然不把握住。

    狄仁杰他们也是摇头,暗中惋惜。

    唯有武三思和武承嗣大为欢喜,李隆基放弃这一良机,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