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25 洪继勋将计就计,朱元璋进退两难(第3/4页)

    ”策,什么事儿都能往这方面套。而邓舍本来说是“等等看姚好古的意见”,这会儿却似乎改变了主意,已经做出抉择,认可了洪继勋此计。其实不然。

    ——正如洪继勋所说:“借兵给刘福通乃一举两得”。策应“引蛇出洞”是一得;“牵制朱元璋,使他不能即取浙西”是一得。换而言之,就算“引蛇出洞”的计策最终不能实行,至少借兵之后,还有一个“牵制朱元璋”的“得”。所以,邓舍痛痛快快地就接受了他的这个意见。

    ——而至于朱元璋会不会如洪继勋的推测,“肯定也会答应借兵”呢?这一个其实无关紧要。即便他推测错误,“朱元璋不肯借兵”,也没多大关系。你既不肯借兵,显然兵力不足;既然兵力不足,又怎能转脸就去打浙西?传出去,未免口碑太不好听。朱元璋绝代枭雄,定然不会犯此错误。也就是说,不管朱元璋借兵不借兵,至少短日内浙西不会有事了。

    说完“借兵”,又说起“从曹州撤军事”。

    洪继勋说道:“赵左丞此番曹州之战,可圈可点,虽最终撤军,但‘撤而不败’。察罕早晚要走,曹州早晚还是要归我海东。当务之急,不在计较曹州区区一城一地之暂时得失,而应即刻探明察罕的下一步动向。”

    “先生之见,正与我同。我已写了回文,命人八百里加急送给阿过,吩咐他需抓紧探察,明白察罕动向。”

    “今日曹州虽没有拿下,但对主公而言,这其实是件好事。”

    “此话怎讲?”

    “一个赵左丞,就勾得察罕不辞千里、亲来驰援。若是换了主公亲征呢?”

    邓舍微微一怔,随即大笑。

    “主公笑什么?以为臣在拍马屁么?”

    “不是,不是。”

    回想当日益都之战时,察罕帖木儿用兵的老辣与锐利,邓舍收起笑容,叹了口气,严肃地说道:“……,即便换我亲征,察罕也是强敌啊。”

    “主公此话,也对、也不对。”

    “怎么说?”

    “去年,察罕大举入侵,围我益都,险恶时、城池难保。当时的察罕是多么的意气风?说他是‘强敌’不以为过。”

    “那如今呢?”

    “但今年以来,先有孛罗之乱,关中张良弼蠢蠢欲动,扰其后方;继而赵左丞奇袭巨野,攻其前线;随后,又有我军与吴军会师于单州,联手并战,大败王保保。……,不过数月之间,北地的形势已经大变。”

    邓舍点了点头:“话虽如此说,但仍不可轻敌。‘虎死尚且威不倒’,何况察罕活老虎!孛罗之乱,数日即平。援军才至城下,曹州之围已解。先生,锋芒至此,数遍南北英豪,谁能与之相比?……,我是远远不如!”

    “臣与主公的看法不同。”

    “愿闻高见。”

    “察罕固然锋芒毕露,天下人难缨其锋。可他的这次亲自驰援说明了什么?说明他已左右难支,相形见绌。岂有一国之主,凡事皆亲力亲为的?……,昔楚汉之时,项羽何等英杰?左驰右奔、无往不胜!显赫时,群雄噤口、豪杰屈膝,可到最终呢?却也正因为他的‘左奔右驰’,刚极易折,垓下一战,自刎乌江。……,所谓‘柔弱胜刚强’,正为是也!”

    “嗯,先生说的有道理。”

    “所以说,臣认为如今的察罕,主公说他是强敌,对、也不对。也正因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