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78 攻援(第3/4页)

    会儿,说道:“骑兵行军快,现在胡忠部肯定早已到了西渡口;计算路程,至迟深夜,赵左丞部也应能抵达。落在最后边的高延世性急如火,他所部的军马也少,行动更加便利,最晚到明天早上,定然也能到达渡口。看来,用不了两天,我军就能齐聚前线了!……,咱们可不能落后。”催促各营,“加快度!”

    此时此刻,计划投入战场的燕军已然全部动身,有的在前,有的在后,络绎不绝,前后相接,连绵百里,声势浩大。鼓角震天,旌旗蔽日。

    他们从北向南,你追我赶,士气高昂,攻击方向直指单州。

    ……

    同一时刻,有一支从西边而来的部队,也一样地声势浩大,精光耀日,大张旗鼓地过了成武,迤逦东行,观其旗号,却是王保保终于等来的临汾援军。“长枪军”居前,“铁甲军”殿后,驰援方向亦然直指单州。

    中军旗下,有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将领,策马而行,正与左右说话。但见此人,身形高大,颔下长须,虽是武将妆扮,但却颇有文气,眉眼间,依稀与王保保有相像之处,正是此次临汾援军的主将,赛因赤答忽。

    赛因赤答忽虽系出蒙古伯也台氏,但从蒙元世祖起,就家居固始了,“其先从世祖皇帝平河南,因留光州固始县,遂定居焉”。

    这和察罕帖木儿的经历差不多,察罕帖木儿的家族也是从蒙元初年起就定居在河南了,并且也是随军来到的,其“曾祖于元初随军取河南,以探马赤军户留居。其祖乃蛮台、其父阿鲁温皆居沈丘(今属河南)”。

    可以说,他们两人出身相似,皆为军户之类的出身,门当户对;且定居中原,都受到了很深的汉人影响,察罕“幼笃学”,而赛因赤答忽“喜读书”,都是已经汉化了的色目、蒙古人。

    要不然,赛因赤答忽也不会娶了察罕的姐姐。

    不过,相比察罕,赛因赤答忽更多地保留了一些本族的特色,他不但喜欢读书,并且“能骑射,才力过人”,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

    “北边斥候报,说红贼赵过、胡忠、庆千兴等部俱先后出,两日内大概就能云集蒲水沿线。……,小邓来得很凶啊!摆明了是不想让我军多做休整,有迫使我军迅与之接战的企图。”

    “公所言甚是。这也是俺这几天在考虑的。我军从临汾出,昼夜兼驰,行程上千里,部队都很疲惫了。待入了单州城后,少说也需要两三天的休整时间。红贼如此的咄咄逼人,不知公有何对策?”

    接话的这人是阎思孝。

    “从临汾出来时,主公曾与俺说过,益都地狭,去年又经过战事,料来现在定然储粮不足,若从海东海运,又不免路途遥远,消耗过大,得不偿失。而同时,济宁的得失又关系到益都的前程,小邓年纪虽轻,为人却十分果断,较有远见,绝对不会肯就此轻易罢兵。所以,十有,他会趁我军初到,立足未稳之际,突然大举进攻。”

    粮饷吃力,好容易巨野获胜,又不能把战果丢掉。故此,察罕推测邓舍极有可能会急于决战。

    “主公远见,料事如神。”

    “而至若对策,无非一条。”

    “是什么?”

    “暂避其锋,固守城中。待其后续无力,后勤开始吃紧,而我军休养已足的时候,再与之决战!当其时也,我军锐,而彼军疲,破敌必矣。”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