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15 纵横(第2/3页)

    西邻孛罗的严峻形势。是为其二。他田家烈敢破釜沉舟,我为何就不敢与之背水一战?”

    邓舍从文殊庙回来的路上,就考虑清楚了,值此关头,万不能退后一步。他振袂而起,慷慨道:“纵然如履薄冰,诸公,亦当逆流而上。风云激荡,恰英雄奋武之时。狭路相逢勇者胜,我有一句诗,与诸位共勉:会当击水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

    山东沿海,有海东的水师数千人。益都城内城外,有邓舍精挑细选的勇士五百人。李生经营山东将近一年,通政司的触角已经深入益都的方方面面。设若真的有急,别的不说,自保的力量还是足够的。立足不败之地,邓舍怎能不自信?

    众人凛然,齐声道:“主公待臣等恩重如山,无主公,无臣等。且主公千金之躯,尚且不顾危险。臣等岂敢居后?愿为主公戮力效死!”

    “田家烈虽为士诚的智囊,依臣看来,并不足畏。”

    邓舍转目,见说话的是潘贤二。潘贤二自献主投降以来,很长时间没得重用。这次随了邓舍来到益都干此大事,对他来讲,委实难得的机会,表现的非常积极。出谋划策,不遗余力。

    邓舍笑道:“噢?潘公何出此言?有何见解,愿闻其详。”

    “田家烈虽然果断刚烈,但他只是一个臣子。最终决策的人,不是他,而是士诚。士诚优柔,或许会因一时之怒而听从田家烈的建言,但只要有合适的人在适当的时候出现,给以劝解,他肯定就会改变主意。

    “刚才主公言道,这一次不就是这样么?姬宗周两三句话就劝得他回心转意。并且主公又有通政司的内线,时刻可得知他的详细动向。我海东知己知彼,就算他有两个田家烈,主公又有何忧呢?”

    邓舍去见王夫人,只有毕千牛寥寥数人知晓,罗国器等并不知道。他们以为邓舍去见的,是李生早先布在扫地王府的内线。

    邓舍点了点头,摸着髭须,绕着室内转了会儿,沉思着说道:“姬宗周,……?王公,罗公,你们与他见过面,觉得此人如何?”

    王宗哲与罗国器都见过姬宗周。王宗哲道:“此人也是伪元进士出身,说起来,算是臣的后辈。他这个人,……,话不多,很干练。”罗国器接口道:“不但干练,且很明智。臣曾与之说及天下大势,他讲了一句话很有深意。”

    “什么话?”

    “主公东迁,江南群雄三足鼎立。若无海东,北地豪杰纷争早定。”

    “主公东迁”,讲的是小明王迁都安丰。不过,姬宗周这句话重点不是说小明王,而是在说朱元璋。汴梁一破,宋政权走向了衰微,同时朱元璋却接连扩地。小明王本来就对他没有多少的控制力,如今此消彼长之下,他更隐然有了自成一家的态势,与张士诚、陈友谅三家鼎足江南。

    北地豪杰,最出众的有四家。察罕、孛罗、山东、海东。察罕兵威甚凶,孛罗拥众数万。要没有海东的异军突起,单凭山东一家,绝对难以支持。他的这个判断,与真实的历史倒是十分吻合。在原本的时空中,孛罗向北、察罕向东,一个收复了上都,一个不久后即轻松攻占了山东。

    但是现在有了邓舍,有了海东,北地的局面就大不相同了。姬宗周言下之意,不言而喻。他其实是在说山东不如海东,表面上看似赞誉,然而再往深层里分析,结合他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