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37 定局 Ⅰ(第3/4页)

    ,没了盖州高家奴的后侧呼应,绝对难挡毛帅的锋锐。毛帅突围成功,几乎板上钉钉。请你回去转告胡、柳两位将军,尽管放心大胆地随军突围。”

    那军官有点犹豫,道:“将军,实不相瞒,胡将军想的与将军一样,只是柳将军?”

    “嗯?”邓舍顿时来了兴趣,这话太出意料了,柳大清不愿意正常,倒是胡忠,怎么居然愿意回救辽阳?太奇怪了,他道,“这么说,柳将军另有想法?”

    “正是。”那军官说的很委婉,“将军或许不了解毛帅的为人,他是关平章的嫡系,突围之后必定回援辽阳。辽阳鞑子人多势众,咱要能获胜也就罢了,万一落败,柳将军生怕,被毛帅当了马前卒。”

    邓舍不置可否:“胡将军怎么看?”甘入虎、甘冒死路,只有两种可能:其一,忠心耿耿;其二,宁信关铎,不信邓舍。这两个可能性,怎么看,都怎么不对。

    “胡将军认为,毛帅定能突围成功,救援辽阳;而辽阳的鞑子虽号称百万,有个十几万就了不得了。其中多数还为沈阳周边鞑子部落的部民,战斗力不高,有我五万精锐回戈一击,获胜的可能性极大。只要获胜,就是功臣;对将军而言,那个时候,我部的作用才是挥到最大。”

    听起来,完全在为邓舍考虑。邓舍信他才见了鬼,那军官道:“胡将军有密信一封,呈给将军。”

    邓舍这才明白了,胡、柳二人,各有亲信,来的这个军官显然是胡忠的亲信。与其说,胡忠派他来请邓舍的命令,不如说,胡忠派他来借邓舍的口,反驳柳大清的意见。

    邓舍乐于受这样的利用,接过密信,打开略略一看,没别的意思,就和那军官说的一样,解释了下为何愿意回救辽阳的原因,大约怕邓舍误会,信末再三表达忠心。

    邓舍拈着信纸,大笑道:“胡将军真义士也,眼光独到,好,好。”心中疑云重重,面上不露声色,管他胡忠打的什么算盘,刚好顺水推舟,道,“话说回来,胡将军所见,深得我心。”明确表示支持胡忠。

    那军官没别的话说,聊了几句当前军情,谈及盖州元军,他说:“要非左李那叛变,盖州城早被我军拿下了。高家奴的鞑子军,要论偷抢拐骗一个比一个精通,行军打仗个个孬种。”

    元军官军的战力,除了少数,大多数的确非常低下,“骄横跋扈、军纪败坏”八个字,是非常贴切的评语。

    时人有这样评论的:“将家之子,累世承袭;骄奢淫佚,自奉而已。至于军事,略之不讲。但以飞觞为飞炮,酒令为军令,肉阵为军阵,讴歌为凯歌,兵政于是不修也久矣。”至于其他,军数多缺,戍所废弃等等,自是不需多讲。

    昔日纵横南北,灭四十国的蒙古铁骑,早不复当年之勇,成了朽木腐物,故此,红巾一起,天下大乱。花山贼三十六人、上马贼数百人,就可以视百万元军如无物,驰骋江淮两河,何等的英雄豪气。

    更如今,就说眼前这个军官,出身草芥,掌军不足万人,太平时代受人鱼肉的角色,今日言下也对元军大不以为然,鄙夷昔日的上帝之鞭。

    岂曰中华无人?邓舍从通俗的角度来解释,万人之第一为杰,一万个人出一个人杰,中华民族有这么绚烂的文明,有这么大的人口基数,谁能比?一时的屈辱不要紧,让我们谨记住,然后看绵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