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六卷 山东之战初探、二探(第1/4页)

    作者:木木屋

    一起讨论的书友:白浪崩云、yahinegun、下层建筑

    山东之战初探

    察罕打山东,出兵迅速,可见是闪电战术,击败田部,就是战果,能不能借这个胜利的势头继续扩大战果,要看海东军的战力,那么根据海东军取山东并且与田部保持均衡之势、以及海东军的辽东的表现,察罕做出继续进军的决定。这个决定有没有错?一来双方情报都受限,无法获得充分的评估,二来海东军立足未稳,两方都是过江龙,只是察罕军已是名闻天下的强军,而海东军还只是一方强者,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察罕不借势而为、反而求稳,整军之后再缓步推进,反倒会被视为坐失良机。他的战略也难以挑剔,围济南、泰安不果,当机立断兵指益都,擒贼先擒王!

    小邓应对相当不俗,派出的两路援军都是精兵强将,以至于守卫益都兵力不足,甚至可以说稍微有些行险,可以看出小邓的思路就是拖!

    此后子曰写得很精彩,察罕、小邓双方各出良招,在战略战术没有大错误情形下,最终结果就是看部队的战斗力。

    书评中有的观念我个人不敢苟同。

    1、子曰说:小邓用后世的宣传来改造军队。这种作用其实是被政治扩大了,一来古代就有忠君卫家的灌输,并不亚于某党的宗教式洗脑,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在下面解释。

    2、某党不在乎地盘,在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这个说法似是而非。原因与上面一点的第二点一样。具体来说就是:

    抗战之后,共军从日军手里抢到一批武器,紧接着,林彪获取辽沈战役胜利,这个胜利有很多名堂。其一,共军获得一个完整的现代化的工、农、商基地,交通也是全国最发达的,没有这个大本营,靠延安那个穷山恶水怎么支撑全面战争;其二,根据林彪部队的兵源构成来看,打仗并不靠后来宣传的所谓洗脑做法,国军在东北的口碑并不亚于共军,也就是说,辽沈战役的胜利,没有多少洗脑的作用在里头,后来的其它部队中原兵源多起来了,大部分都是光脚的苦哈哈出身,容易愚弄,何况林彪军团的战功过于显赫,其它部队不拼命不行,正是因为条件不一样,我不认为小邓引入后世的洗脑有多大用,严格一点说,老毛并没有什么创新,他这人爱读古文,无论搞政治还是军事,就是学古人的再加上一点时代的而已,小邓把它抄袭回来,似乎可笑;其三,共军为什么说不抢地盘?因为刚开始它就没有足够的兵力占据!至于能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那是因为有林彪四野这支武器精良的部队,小米加步枪,那是炮灰,堵路用的,形成主力对决,最终还是要靠火炮。不看这些前提,就说什么消灭有生力量,失于偏颇。那个谁说要先灭赵过的援军,你就得先堵住他的退路,此外,冷兵器战斗,像赵过这样一心想守的,还真难破,要不诸葛亮也不用吐血了。当然,守将如果是个庸将,或者攻击方不惜一切代价往里洒炮灰,另当别论。

    另外,建议子曰不要再抄袭诗词什么的。人是善忘而且适应力强的动物,不要说穿越,就是移居它地、国外等的情况,何况穿越这种完全割断联系的。也就是作者这样一脚跨现代、一脚跨古代的才会想把现代的东西搬过去,何况,近代中国西化极其严重,文化、思想断层很厉害,根本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