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九章 通脉(第1/3页)

    姜逸拿着登记过得两本书离开藏经阁后,就迫不及待的回来了自己的住处,关上房门,便开始研读了起来。

    因为对于修仙者来讲,修为境界最为重要,所以姜逸首先将《元气诀》翻开来看。

    姜逸翻开第一页,只见上面写道:

    “元无者,道体虚无自然,乃无为也。无为者,乃心不动也。不动也者,内心不起,外境不入,内外安静,则神定气和,神定气和,则元气自至,元气自至,则五脏通润,五脏通润,则百脉流行,百脉流行,则津液上应,而不思五味,永绝,三田道成,则体满藏实,童颜长春矣。”

    这段话是元气诀的总纲,意思是人只要做到内心不起,外在的事物就不会对人的内心产生影响,从而得到内外安静。一个人内外安静,就会心神安定,气息和缓。心神安定,气息和缓,就会使体内元气自然流转。元气流转,就会使五脏得到疏通滋润。五脏得到疏通滋润,真气就会在百脉中流行,就会津液上应,从而不思五味,永绝。及至体满藏实,便可童颜永驻,长寿延年。

    姜逸细细品味了一番这段话后,继续向后看去。

    “夫元气修炼,气化为血,血化为髓,炼形为气,气炼为神……”

    半个多时辰后,姜逸将《元气诀》仔细通读了一遍后,开始照着上面通脉期的功法练了起来。

    所谓通脉,就是指打通周身经脉。

    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经脉内次五藏,外别六府,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人体上的经脉总共有正经十二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

    正经十二脉是指十二脏腑所属的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所以称之为“正经”。

    奇经八脉只是人体经络走向的一个类别。“奇”有“异”的含义,说明奇经不同于十二正经,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是“别道奇行”的经脉,故称“奇经”。奇经八脉是具有特殊作用的经脉,对于十二经脉起统率、联络和调节气血盛衰的作用。

    十二经别是从正经十二脉另行分出,分布于胸腹和头部,起沟通作用的支脉,又称“别行之正经”。十五络脉是正经十二脉,奇经八脉中的任、督二脉及脾之大络在四肢和躯干部分出的细小经脉,络脉和经别都是正经十二脉和奇经八脉的分支,起的是加强表里两经联系和补充经脉循行不足的作用。

    十二经筋,是指正经十二脉之气所濡养的筋肉,随同经脉结聚散布于四肢、头身,其分布范围与正经十二脉大体一致。其作用是联络筋肉,约束骨骼,有利于关节的屈伸,保持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维持人体正常的体位姿势。

    十二皮部是指与正经十二脉相应的皮肤部分,属正经十二脉及其络脉之气的散布部位。

    其中,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都是正经十二脉和奇经八脉的附庸,会随着正经十二脉和奇经八脉的打通而自然通畅。所以,通常人们所说的打通经脉,就是指的打通正经十二脉和奇经八脉。

    根据打通经脉的方法和顺序不同,通脉期的功法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先打通正经十二脉,再打通奇经八脉,大约有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