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4节(第2/5页)

    义;不近人情的伪礼,只会束缚人。老子里攻击礼,说“有了礼,忠信就

    差了”0;后世有些人攻击礼,说“礼不是为我们定的”05;近来大家

    攻击礼教,说“礼教是吃人的”。这都是指着那些个伪礼说的。

    从来礼乐并称,但乐实在是礼的一部分;乐附属于礼,用来补助仪文的不足。

    乐包括歌和舞,是“人情之所必不免”的06。不但是“人情之所必不免”,

    而且乐声的绵延和融和也象征着天地万物的“流而不息,合同而化”07。这

    便是乐本。乐教人平心静气,互相和爱,教人联合起来,成为一整个儿。人人能

    够平心静气,互相和爱,自然没有贪欲,捣乱,欺诈等事,天下就治了。乐有改

    善人心、移风易俗的功用,所以与政治是相通的。按儒家说,礼、乐、刑、政,

    到头来只是一个道理;这四件都顺理成章了,便是王道。这四件是互为因果的。

    礼坏乐崩,政治一定不成;所以审乐可以知政08。“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

    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09吴公子季札

    到鲁国观乐,乐工奏那一国的乐,他就知道是那一国的;他是从乐歌里所表现的

    政治气象而知道的10。歌词就是诗;诗与礼乐也是分不开的。孔子教学生要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11;那时要养成一个人才,必需学习这些。这

    些诗、礼、乐,在那时代都是贵族社会所专有,与平民是无干的。到了战国,新

    声兴起,古乐衰废,听者只求悦耳,就无所谓这一套乐意。汉以来胡乐大行,那

    就更说不到了。

    古代似乎没有关于乐的经典;只有礼记里的乐记,是抄录儒家的

    公孙尼子等书而成,原本已经是战国时代的东西了。关于礼,汉代学者所传习

    的有三种经和无数的“记”。那三种经是礼仪、礼古经、周礼。

    礼古经已亡佚,仪礼和周礼相传都是周公作的。但据近来的研究,这

    两部书实在是战国时代的产物。仪礼大约是当时实施的礼制,但多半只是士

    的礼。那些礼是很繁琐的,踵事增华的多,表示诚意的少,已经不全是通乎人情

    的了。仪礼可以说是宗教仪式和风俗习惯的混合物;周礼却是一套理想

    的政治制度。那些制度的背景可以看出是战国时代;但组成了整齐的系统,便是

    著书人的理想了。

    “记”是儒家杂述礼制、礼制变迁的历史,或礼论之作;所述的礼制有实施

    的,也有理想的。又叫作礼记;这礼记是一个广泛的名称。这些“记”

    里包含着礼古经的一部分。汉代所见的“记”很多,但流传到现在的只有三

    十八篇大戴记和四十九篇。小戴记。后世所称礼记,多半专指小

    戴记。大戴是戴德;小戴是戴圣,戴德的侄儿。相传他们是这两部书的编辑人。

    但二戴都是西汉的仪礼专家。汉代有五经博士;凡是一家一派的经学影响大

    的,都可以立博士。大戴仪礼学后来立了博士,小戴本人就是博士。汉代经师的

    家法最严,一家的学说里绝不能掺杂别家。但现存的两部“记”里都各掺杂着非

    二戴的学说。所以有人说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