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六十五章 临清砖(第1/3页)

    朱见济这一病,每日只是在寝殿里呆着,这一日看外面太阳大好,便让人搬把椅子,坐在院子里晒晒太阳。院子里的各色花树都已经有些要发芽了,枝条上的鼓起高高的花苞,门前的柳树舒展开了枝条,在和暖的春风中摇曳,远远看去一派鹅黄。

    朱见济不由感慨,自己不过是历史长河里的一颗水滴,即使是因为不知道的原因回到了天空,重又落在了河水的另一处,但河水的流向仍是向前,冬天过去了仍是春天,接下来将是百花争艳,蝴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不会因为他而有所改变。一滴小水滴又能翻起什么浪花!

    八百里外的山东,运河河堤上的柳树已经抽出了嫩芽,摇摆着柔软的细枝,在早春的烟雨中婀娜娉婷。徐有贞正缓步在牛毛细雨中,微凉的丝雨落在脸上,让他有些疲惫的精神也振奋起来,踏在微软的土地上的脚步也变得闲适容与。

    徐有贞在山东到处巡视河道,连大年三十也是在路上过的。这同时进行的共有十几处工程,民夫近万人,稍有一处疏忽便是塌天大祸,所以徐有贞不得不提起十二分精神,所幸物资特别是食物供应充足,民夫虽然深冬在刺骨的冰水中施工,却也没有什么大的怨声。

    之所以冬季施工,却不是因为不恤民力,实在是这些水利工程必须要在枯水季才好兴建,所以只能选择冬春季节,而且《论语》里就有说法:“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中国是农业国,动用民夫一定要在农闲季节,避免影响农业生产。夏秋时节农民都要在地里忙碌侍候庄稼,哪有工夫支应劳役!

    现在沟通黄河与沁水、泗水、汶水、济水、大小清河都在挖掘中,而通向东平、微山二湖的水渠都已建成。徐有贞认为“凡水势大者宜分,小者宜合。”通过分水到这些河流,徐有贞预计全部开通之后可以在黄河水势大时分去四成的水量,这样来年夏天就不虞决堤了,而且两岸的农民也得了灌溉之利。

    徐有贞生长在江南,到处都是支河汊港密如棋盘,河岸边柳树成行,农田里稻谷飘香,自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自然知道这种化大为小的好处。这样在许多地区,都可以就近引水来灌溉,或许有些地方还可以尝试种植水稻,成为北方的小江南。不过根据实际情况,徐有贞还同时建立水闸来进行控制,在枯水季节保证黄河河道中的水量,主要供给运河,避免出现“小河水满大河干”的情况。

    徐有贞同时又在沙湾调集民夫重建被冲毁的河堤,这却是要和老天抢时间,必须要赶在雨季到来、黄河泛滥之前修好,因此最为紧迫。徐有贞让最得力的助手林嗣昌专门负责这段河堤的修复工作,自己却并不靠在这里,在年后初十就又马不停蹄地回到临清。

    大运河是大明帝国的生命大动脉,南北运输的保障,特别是由江浙运往京师的粮米要由此北上。北京作为一个巨大的消费城市,对物资的大量需求无法就近解决,必须依赖于大运河从江南转输。黄河决口破坏了这条大动脉,朝廷对此十分忧虑,所谓“主忧臣辱”,所以徐有贞的治理黄河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把这条大动脉疏通。

    前面那些修水渠、置水闸的做法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保证黄河水位不高不低,从而保证漕运所需的水位。徐有贞还在黄河与运河交汇处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