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九十三章 爆发 二(第1/5页)

    光绪二十六年三月十三日,日本政府以清队在朝鲜挑起事端,刺杀朝鲜大院君,攻击日本驻朝军队为由,正式对大清宣战,并照会西洋各国。

    消息传来,举国震动!

    当天就有翰林院的学子举起横幅,跪在紫禁城外面恳请朝廷倾举国之力,和倭寇决一死战。

    也有老成持重者,认为朝廷推行新政不久,国家元气尚未恢复,正当韬光养晦积蓄国力之时,贸然与日开战恐又重蹈北洋舰队的覆辙,还是等等看洋人的调停有无效果再下决断较为稳妥。

    市井民间这会子倒是喊打之声一片,不过也还真有点糊里糊涂的感觉,这太平了才几日,怎么又打上了?还又是朝鲜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又是日本这个弹丸小国。太往前的咱就不提了,就打前明万历朝开始,这小鬼子就没有歇过气,一个劲的往朝鲜折腾,难道这朝鲜的风水就那么邪乎?…………

    其实大清时逢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早已如同一间摇摇欲坠的破屋子,但凡有识之士都多少看明白了一点,在西洋的文明制度和坚船利炮前,仅靠数千年的微言大义是救不了这个国家的,所以鸦片战争后,才有大清自强和洋务运动,然而甲午一战,北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如果不是皇上临危亲征挽狂澜于既倒,大清恐怕早就败得一塌糊涂了。甲午过后,朝廷全力推行新政,整顿军备,振兴工商,国家的元气也在一点点的恢复,可偏巧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日本人好死不死的又打上门来了,难道这个国家又要走上甲午的老路?

    老大帝国的迷梦早就灰飞烟灭,国家自强之路又走的无比艰辛坎坷,可以说正是因为处在这种极度失落的纠结中,当日本对大清宣战的消息传来,举国上下才会在忽然之间表现出难以言喻的复杂、苦闷、躁动和患得患失。

    而此时此刻,日本人宣战的消息已经传开有大半日了,朝廷里面却一直没有消息出来,军机处的几位军机大臣也是连人影都见不到,凡此种种不免更加让朝野内外猜疑莫名。

    光绪二十六年三月十三日下午,紫禁城

    从外表看这些层层叠叠的宫殿和往日并没有多少区别,禁卫军照常换防上岗,太监宫女也是按例值守当差,用西洋人的话说,这个帝国的一切都和桌上的沙漏一般,平和而安静。

    这当然只是表象,事实上东暖阁里如今已经完全变了模样,墙壁上的字画全都被收了起来,换成了总参特制的军事地图,往日里的太监宫女也全都没了踪影,只有神情肃穆的作战参谋在东暖阁内进进出出,各处战事情报的收集汇总,部队兵力部署进展情况,后勤保障人员调派,忙的是脚不沾地,看这个架势皇上简直就是把总参的作战室都搬到了东暖阁。

    从半个月前开始,皇上就下旨让军机处的那几位军机大臣入值宫里,平常就在紫禁城东暖阁皇上身边处理政务,各部要紧公务统由军机处章京直送宫里,军机大臣拟出意见,皇上当场裁定用印发往各部,基白天黑夜连轴转,夜里实在熬不住了,那几位军机大臣才回军机处签押房眯上一会儿。

    这半个月下来,不要说年老体弱的李鸿章翁同龢打熬不住,就算是年轻一点的谭嗣同也是累得半死。谭嗣同如今虽然只是在军机上行走的身份,名义上协助皇上处理政务,但举凡大小奏章公文都要经过他的手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