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五十章 北地风云 一(第1/4页)

    七绪二十二年五月津门盛夏的津门,正是繁华热闹的时节。

    吵吵嚷嚷的街道上面,一眼望去全是摩肩接踵的人影。寻常百姓就不用说了,挑着担子的挑夫,卖油条麻花炒货小吃的小商贩,满大街都是。狗不理包子铺的伙计搭着条白毛巾,一边驱赶着要饭的乞丐,一边扯着嗓子高声吆喝着,声音又脆又亮。

    街道两边的商铺也全都开门营业,货架上面摆放着的货物是五花八门。不要说天南地北的货物,就是洋人的电灯泡、留声机这些洋玩意。在这里也不算什么稀罕。

    隔三差五,还有口外的马队从城门口那边进来,老远便听到马车上面的铃锁声,车轮在青石路面上吱吱作响。

    码头那边,更是忙乱的热火朝天,一船船的货物被装船运走,一船船的货物又被装卸进码头上的货栈,洋行的买办,各处商号的掌柜账房。见了面就拱手行礼,都累得弯着腰呵呵直笑。

    津门原本就是北地商贸中心。水陆交通便利,开埠后洋人的商船也大多从这里进出,繁华热闹比起南边的上海,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如今又是太平世界,市面扯得开又热闹,人气旺,货物走得快,瞧着心里都舒坦。

    今东夏天津门之所以格外热闹。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大半斤小月前,从京城便传出消息,皇上将亲赴旅顺检阅重建的北洋海军。皇上要到旅顺去,自然是要驾临津门。说不得一高兴还要在这里停留些日子。

    这一下整斤,津门便彻底闹嚷开了。

    津门虽说繁华热闹,四面八方的客商都汇聚在这里,可毕竟是地方。能有多少见着皇上的机会?终归比不得天子居停四方中枢的京城,整日价就守在天子脚下,一抬头就望见紫禁城,天生就沾着王气贵气。与京城比起来,津门倒有些像一个小户人家,热闹中透着股市井平民的味道,

    市井小民,自然是巴巴的盼着能够一睹圣驾亲临的风采,就连各地的客商,这会子交割完货物结算清账目后,也不忙着离开了。干脆就在津门住下来,寻思着哪怕见不到皇上,多少也能沾点皇上的天子之气。回去后给四方相邻夸起口来,那也该是多大的面子和荣耀。

    不过皇上究竟什么时候来津门,又会在津门停留多久,却不是这些寻常百姓能够知道了,也没处去打听。大家伙巴巴的盼望着,也是希图这份热闹中的新鲜劲。

    熙攘的街道上面,一辆马车缓缓的在人群当中穿行着,车夫坐在车辕上也不着急,只是偶尔提提缰绳。防备着街面上人太多,一不留神马车撞着人。

    时不时的,马车的车窗帘子掀开。显出两个清丽的县影。

    “艾姐姐,你快尝尝,这些就是津门最出名的三绝,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十八街麻花,比西洋点心好吃多了说话的少女面带微笑,指着刚网在城里转了一圈买的吃食女孩显摆的模样。

    她便是去年秋天离开京城后,听了光绪的建议,到津门女子学堂任教的顾思渝。

    顾思渝是实在讨厌上海夷场里面的那套来往应酬,终日和官商太太小姐们打牌听戏的生活,对打小就出国留学的她来说,简直就像噩梦一般没法忍受。再加上对这大清新开办的女子学堂也是十足的好奇,便干脆留在了津门。

    不过顾思渝却全然不知,虽说去留选择都在自己,可明里暗里的安排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