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十六章 山雨欲来(第1/3页)

    事情的变化远远超出了光绪最初的预料。

    光绪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在这次整个事情中都表现的相当低调的刚毅,忽然被太后一道旨意,以步兵统领衙门敷衍失职为由,令其兼管步兵统领衙门。之前朝野内外都颇有猜疑和传言,刚毅因为帝后之争即将被踢出局。这道旨意一下,在震惊之余又似乎都有些恍然,怪不得前些日子刚毅一直安坐于家闭门谢客,原来是心中早有成算啊。

    以礼亲王世铎为领侍卫内大臣,以刚毅兼管步兵统领衙门,此时的朝局,就算是傻瓜都能看的出一些名堂出来了。京城内外,除去丰台大营外,太后已经将军队牢牢的控制在了手里。

    山雨欲来,黑云压城,此时的局面就连翁同龢也察觉到有些不妙了,太后颁下旨意的第二天,翁同龢、志锐等人便入玉澜堂叩见光绪,请光绪对眼前的局面能多加留意和防范。

    翁同龢、志锐等人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已经被光绪排除在了自己的实际权力核心之外,这一点,翁同龢和志锐心中也是明白的。虽然心中很是无奈,但是事关朝廷根本,与他们自身也是休戚相关。倘若朝局扰动,很难想象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

    然而此时此刻,翁同和、志锐等人的觐见,却让光绪大为光火。局面微妙而复杂,平常翁同龢和志锐很少进来说事情的,在这个关口忽然到玉澜堂觐见,不让别人猜疑才怪了。可是他们的心思也是好的,光绪也不好过于责备他们,只能强压住心头的火气,好言宽慰了一番,并且一再叮嘱他们,越是这样的时刻,越要避嫌,有什么事情都在朝廷之上说,也显得光明正大。

    话虽如此,光绪心中却已然是惊涛骇浪。连翁同龢他们都看出事情有些不对了,光绪又怎么会不明白呢?

    然而他始终有一点疑问,他和慈禧之间并没有产生过具体的矛盾,即便在开办陆军学校和京师大学堂的事情上,彼此意见有所不一致,但是大面上都还过得去的。光绪自己也是万事都征求慈禧的首肯,从不自己独断,局面怎么会忽然变成急转而下,有些不可收拾了呢。

    想不通却不能坐以待毙,历史上的光绪就是坐在玉澜堂内,坐着坐着就坐到了瀛台了。十一月二十三日,光绪授意杜怀川找了一个平常和自己这边联系并不紧密的御史上了一道折子,恭请太后训政。

    恭请太后训政,是孙毓汶和刚毅等人的心思,光绪此时让人上这样一份折子,就是在处于全面被动的时候,准备抛出一招胜负手了。折子由军机处转呈太后御览,奇怪的是,慈禧那边却丝毫没有动静。既没有召军机大臣问询,也没有发往光绪处,如同石沉大海般杳无音信。

    而丰台大营那边,此时却已经是一片混乱了。

    自从朝廷正式委派御史韩义亭、给事中李太原、兵部主事黄姚进驻丰台大营,清查丰台大营营务,丰台大营内的形式便已经如同干柴烈火火般,一触即发了。

    朝廷的旨意里面,对于如何清查丰台大营的营务并没有明确的说明和要求,但是对御史韩义亭、给事中李太原、兵部主事黄姚的权限却留下了相当大的空间,凡发现不法情由,均可立即扣押讯问。这等于说是丰台大营除提督托合泰以外,任何人都在清查的范围内。

    连日来,丰台大营内已经拘押了三个游击,五个佐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