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097 出手(第1/4页)

    卡尔波维奇是比较走运,提前遇到了某仙人,否则按照历史的进程,这位兄台到1919年才会志愿加入红军,不要小看了这两年,革命早期,别说两年就是一年也是一个极大的坎,1917年参加革命的就是比1919年参加革命的要牛逼,论资排辈也要高一个档次。

    不过想一想卡尔波维奇的实际困难,不积极的入党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列宁同志对党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党章中明明白白的写了:只有承认党纲、在物质上支持党,并亲自参加党的一个组织的人,可以作为党员。

    在物质上支援党很好理解,无非是交一点党费而已,钱并不是很多,只相当于收入的1%而已。真正让卡尔波维奇为难的是亲自参加党的一个组织的限定条件。

    如果他加入到党的一个组织中去,那么就必须服从组织的领导,必须完成组织交代的任务。而当年,党组织的任务无非是搞宣传、搞游行、搞集会,更激烈一点就是罢工或者发动武装斗争。这里面的大部分任务卡尔波维奇都没有时间去做,作为一个生不由己的上班族,除非他豁出去这份工作不要了,否则,就只能老老实实的跟组织说再见。

    在当时,强大的生活压力迫使他不得不更“现实”一点,老老实实的当一个很有前途的银行职员。只有等到1919年,当布尔什维克将全国的金融和工业企业全部收归国有,等到俄国的金融已经基本崩溃的时候。没有工作的他才毅然决然的投身于革命之中。

    实际上在俄国类似卡尔波维奇的人还不少。这一部分人有显著的特点。受过相对而言较好的教育,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所以他们同情革命,但是却不积极的投身于革命。这也就造成布尔什维克早期的基层力量大部分都是有工人、小手工业者和农民。

    这一部分人革命“激情”无可指责,但是文化和理论水平确实相对较低,所以工作作风那是相当的简单直接,有时候甚至是野蛮。从长远看这样一群人构成的集团在未来肯定是会出问题的。当这些简单粗暴的革命前辈们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甚至一步步走上核心领导岗位。当他们低劣的理论素质无法跟上形势发展的时候,整个集团的组织框架就可能崩盘。

    当然,这种严峻的后果列宁也有所预见,对此他一方面是办学习班,加强这一部分人的修养,另外则试图选拔出一群类似他和托洛茨基,受过良好教育,经受过各种考验的职业革命家。有这一部分精英份子充当领头羊和带头人,由他们掌握这个国家的命运。

    从后来的结果来看,导师大人的计划基本是失败的。他所看重的精英基本上都不是那些“泥腿子”的对手,斯大林带着他的一帮哥么兄弟。用丝逆袭的方式狠狠的给导师大人上了一课。

    李晓峰并不喜欢斯大林以及他的狐朋狗友,钢铁同志所带出的这部分人,不可否认斗争的能力确实非常强,而且手腕也相当的厉害,但还是那句话,这批人的素质确实差了一点,如果完全让他们窃取了高位,那么等于是打到了旧贵族然后又造就了一批新贵族,而且这批新贵族的野心和还要比旧贵族有之过而无不及。

    按照李晓峰的理解,被导师大人寄予厚望的职业革命家并不可靠,而斯大林这一批暴发户更是操蛋,所以他决定打造一批属于他的班底,所以他将眼光放在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